•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栏
    国际环境捆住了我们控制通胀之手
    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最稀缺的条件
    伯南克是个阴谋家?
    匪夷所思:日本特大工程特大亏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最稀缺的条件
    2008年06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 翔 沈飞昊
      ——资本市场马太效应系列谈之一

      ◎李 翔

      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对一个高效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价格发现并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的场所这一点,如今大部分人都可以说个子丑寅卯来,但资本市场还有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能够让拥有资本比较优势的个人或群体有更大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市场的马太效应:“在资本市场上,拥有资本比较优势的,会获取更多的资本;而缺少资本的一方,则会进一步的丧失他们对资本的掌控。”直白地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为王的意思。

      笔者以为,如果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资本市场,并使之发展并能够是一个能让更多人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场所,对“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在资本市场中的体现必须有足够的警醒。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走的是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之路,而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富民强。从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中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进入了新阶段,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而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更是把实现上述目标的路径更为清晰地展示天下:通过深入发展资本市场,达致全体国民共同富裕。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先厘清资本市场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资本市场会存在马太效应?答案是资本投入具有规模经济的效应,更多的资本集中起来会促进他们的回报率。一个人持有100万和100个人持有的100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谁都明白,前一种情况更能够有效地发挥那100万的效能。由此,我们立刻可以得出推论,为了壮大我国资本市场,一定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每个个人投资者所持有的资本像江河汇入大海一样汇聚在机构投资者手中,从而形成资本的规模效应,进而减少资本市场马太效应对个体投资者的损害。

      监管层显然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在最近3年中呈现几何级扩展,但即便如此,这个速度仍远远赶不上中国居民渴望财富的热情。只是,光有机构投资者规模的扩大是不够的。2005年底,一个关于资本市场能够一夜暴富的传说在广为流传,仿佛全国人民进入了财富大跃进,基金的财富效应更掀起了一阵旋风。可是好景不长,随之而来从6100点到跌破2800点的暴跌又让人觉得资本市场原来扩建到了36层地狱!于是我们看到了居民存款来回搬家的悲喜剧。当媒体全力抨击股市狂热的时候,当监管层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的时候,需要澄清的是,全民炒股不是那些中小投资者的错误,错误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给这些中小投资者的财富提供一个保值增值的渠道。

      对被激发出来的国人追求财富的热情,只能疏导、引导,而决不能是封堵和打击。那么,如何去引导呢?

      首先,完善立法和监管,切实有效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欧美发达国家的之所以能把他们的资本市场变成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场所,和他们发达的机构投资群体是分不开的。而形成这些机构的先决条件就是政府的有效监管。为什么个人投资者敢于并乐于把自己的积蓄交给机构投资者呢,因为第一,中小投资者相信机构投资者能够履行信托责任。第二,他们相信政府的监管机构能有效地监督机构投资者使其履行自己的信托责任。打开美国证券监管协会的网站(www.sec.gov),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首要职能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而我国监管机构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还很薄弱,不少地方往往流于形式。为了在最大限度上缩小马太效应对中小投资者的负面影响,就得真正取信于民,在大力推广对中小投资者风险教育的同时,全力完善针对机构投资者侵吞客户利益的法律法规,持之以恒地打击机构投资者缺乏信托责任的行为。

      其次,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充分引入多层次多结构的机构投资者,供中小投资者选择。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竞争和产品的多样化,无疑会对消费者的福利会有正面促进,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也为个体投资者分散风险提供了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