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虽然5月份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投资仍将继续增长;在出口和贸易顺差短期内难以发生趋势性改变的背景下,可以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未变,仍将保持稳步前进的步伐。
食品价格增速回落较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指数同比上涨8.2%,较上月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同比上涨7.7%,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5月份PPI在近15个月来首次超越CPI涨幅。从国际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走势看,PPI还存在高企的可能性。在CPI回落的背景下,CPI与PPI分歧走势正在强化。基于CPI与PPI之差对于工业企业利润有较强的领先作用,未来数月PPI与CPI走势分歧的局面将进一步强化,导致利润将更多地向上游行业转移,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可能进一步受挤。
我国CPI的逐步攀升是从去年5月开始的,从今年5月开始,翘尾因素的影响将逐渐减弱。进入下半年后,由于基数效应,CPI指数将逐步回落。
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从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雪灾结束后,工业增加值单月增速由1至2月份的15.4%反弹至3月份的17.8%,5月单月虽实现了16%的增速,但扣除节假日调整因素呈现回落趋势。
工业生产面临放缓压力。广发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刘朝晖认为,工业增速放缓主要是供需双向挤压的结果:一是PPI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减产;二是紧缩力度持续增大,导致总需求实际增速放缓。
1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来源构成看,从紧的货币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5月城镇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3.7%,国内贷款17.6%的增速低于这一水平。不过,企业的自筹资金却呈现上升趋势,5月增长29.3%。
值得注意的是,从施工和新开工的项目来开,截至5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7.6%,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比上月提高2.6%,这是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速首次回升,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进出口实际增速未加快
从5月份的贸易数据来看,单月28.1%的出口增速推动1至5月的出口增速达到22.9%,比1到4月的数据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员王皓宇指出,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呈现回升的势头,超出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在经历了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回落后,最近连续两个月上升,表明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爆发所发生的“过调”可能接近尾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5月出口增速显著反弹,源于今年“五一”长假缩短可能影响货物报关的进度。剔除这一因素,出口增长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高。
从进口来看,5月单月的进口增速上升到40%,推动1至5月进口增速达到了30.4%的高水平,比1至4月的数据高出2.5个百分点,特别是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达到69.4%,“步伐明显加快”。
哈继铭认为,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进口名义增速强劲源于进口价格的高涨,实际增速并未加快。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中国今年以来实际进口增速8.9%,比去年有所放缓。
“流动性过剩”局面未改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而广义货币供应量反弹意味着“流动性过剩”局面未改。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5月份货币供给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贸易顺差和热钱的流入,抗震救灾导致的信贷增速的上升也是货币供给增加的一个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2月中美1年期利差由负转正之时,存款中的定期储蓄存款直线上升,近5个月来月均增加额超过3000亿元。在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储蓄存款的不降反升,说明新增储蓄中可能并非全部来自中国居民。
国泰君安研究员姜超认为,流动性过剩与银行资金短缺并不矛盾,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指的是银行体系资金充裕,而目前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资金,使得流动性在分布上出现失衡:大型国有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资金头寸比较紧张,影响会更明显。
在经济活动减慢的情况下,银行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但贷款在宏观调控的限制下增长有限,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明显加大。1至5月外汇贷款高速增长,表明商业银行在寻找提高经营收益的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银行作为房地产业融资的主体,屡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已使其存贷比接近75%的监管水平,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很可能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资金链。
调控越来越注重“预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的同比增速为21.6%,增速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这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不断加快的趋势终于得以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指数回落的影响。
CPI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逐步回落,显示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控制流动性的过快增长,央行在公布PPI数据前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使之达到了24年来新高,凸现了国家在控制通货膨胀,控制流动性方面的决心,也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越来越注重“预调”。
地震后的重建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投资机会。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
■全景扫描
●工业品出厂价格:还存在高企的可能性。导致利润将更多地向上游行业转移,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可能进一步受挤。
●居民消费价格:从今年5月开始,翘尾因素的影响将逐渐减弱。进入下半年后,CPI指数将逐步回落。
●工业生产:面临放缓压力,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减产;二是紧缩力度持续增大,导致总需求实际增速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自筹资金呈上升趋势,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增速回升,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出口增速:显著反弹源于今年“五一”长假缩短可能影响货物报关的进度。剔除这一因素,出口增长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高。
●进口增速:名义增速强劲源于进口价格高涨,实际增速并未加快。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中国今年以来实际进口增速8.9%,比去年有所放缓。
●储蓄存款:在中美1年期利差由负转正,但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储蓄存款的不降反升,说明新增储蓄中可能并非全部来自中国居民。
●流动性过剩:整体过剩局面未改。流动性在分布上出现失衡,大型国有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资金头寸比较紧张。
●金融机构经营压力:贷款在宏观调控限制下增长有限,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明显加大。1至5月外汇贷款高速增长,表明商业银行在寻找提高经营收益的路径。
●房地产业资金链:股份制银行作为房地产业融资的主体,屡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已使其存贷比接近75%的监管水平,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很可能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资金链。
●消费品零售额:5月增速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不断加快的趋势得以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指数回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