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志明
《新生长银——泡沫中的金融战争》不是一部执著于解决日本金融问题的经济专著,但同时也并非单一的叙事型日本泡沫金融简史。更为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浓缩历史、寓史于事、以事明理的传记型金融著作。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该书作者、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泰特的视角可以为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审视机遇,同时也对于日本金融泡沫争论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有更多思索的机会。
无论是史还是事,本书的着眼点均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并从中衍生出经济金融制度之间的较量。书中所提及的西方社会对于日本在战后快速崛起的担忧,不如说是西方社会对其经济文化制度本身产生了疑虑,对其是否依然是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安排产生了怀疑。与其说美国等西方国家急于打击日本经济,迫使日本货币升值等一系列行动,不如说他们急于颠覆以日本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模式,重拾濒临崩溃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信心。
换言之,历来以资本主义正宗传承自居,尤其是崇尚自由、竞争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东方社会,包括如日本这样鼎力向西方看齐,号称“脱亚入欧”的国家在内,都存在诸多认同和认知上的不足。因其文化背景、社会发展进程的差异,认同方面的不足自不待言。不管日本如何学习仿效,也难与资本主义本生本长的欧美相提并论,更何况日本始终留存着不少东方封建农业文明的历史遗迹,东西方文化的结合自然难以与纯正的西方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的传统相媲美。
日本经济泡沫在西方社会最为忧虑的时刻适时的破灭,既解除了西方国家对自身社会制度发展的忧思,同时也使西方国家因此再度占据世界潮流的顶端而兴奋不已。作者在前言中引述了150余年前美国炮舰闯入日本海域,将日本纳入西方殖民势力范围的案例,其意在于隐喻西方文化再次主导东方社会的改造。
由认同上的不足而来的无疑是认知上的误解。虽然如今的东方历史文化早已与其封建农业文明脱离了关系,并且被西方学者引入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事实上东方历史文化的内在逻辑至今依然没有被西方社会所广泛理解接受,并且东方文明在近代历史上的一败涂地注定了主流社会“成王败寇”思维逻辑难以容纳东方文明成为世界主流,东方文化似乎永远只有给西方资本主义根基锦上添花、略作表面修正的价值。
虽然泰特一再强调,他无意在书中提出修正日本经济的实际方案,但是他仍然将日本经济金融出现的腐败、甚至内部深刻的腐朽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东方家族式管理体系与朋党之争。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则自然而然的归结为缺乏西方式的民主文明制度基础。泰特更将西方银行家柯林斯底价购入长银誉为“一次新的冒险”,意在将西方的经营管理理念植入到日本。
然而从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史中不难获悉,即使是自命正宗的西方社会也同样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诸多的磨难。除去早期原始野蛮的掠夺式积累以外,社会动荡、世界大战、政治敌对等诸多人类历史上堪称毁灭性的灾难同样屡屡上演。东方文化与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产物。
诚如作者所言,日本今天的悲剧在于它处于一个边缘状态,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动快速的改革,西方力量的入侵或许会带来一些改革的希望。
但是更加需要读者清醒认识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并非一心为他人的传教士、慈善家。其对东方社会的改革态度无法避免有利于自身的根本烙印,当东西方利益难以重合之际,也即是双方冲突之时。经济发展如此,社会文化改革也同样如是。对于东方社会而言,既不可摒弃西方社会的发展经验不顾,同时也应主导社会变革的主导权。须知日本当前在美国“黑船事件”冲击之下能够重新站起,并赢得世界尊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不懈上进,绝非所谓美国沾沾自喜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