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应尽快实行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制度
    股权分置改革
    不能抛开股市稳定和发展
    下半年货币信贷将显平稳运行走势
    机构主力
    应自觉担当“维稳”表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权分置改革不能抛开股市稳定和发展
    2008年08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正彦
      ⊙潘正彦

      

      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开始,在经历了2006年和2007年“蜜月期”后,所谓的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矛盾问题——“大小非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在市场变化震荡和利益冲突后,认真、冷静和辩证地思考一下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变迁性质(特别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性质),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认识与反思。

      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可以分为两类: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有两个要点:强制性和利益平衡性。

      在笔者看来,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首先,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在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的“统一”的制度改革,其次,虽然股权分置改革有先有后,对价有多有少,但实质是一致的: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并获得流通权,是典型的通过交易达到新的利益平衡。

      在认识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同时,我们更加要认识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将对市场、市场主体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股权分置改革后,全体股东的利益本性更加“一致”,不再有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本质不同。在资本市场中,所有投资者在利益面前的差异是极小的,不管是掌握公司经营大权的大股东、还是具有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的专业投资者、以及跟着感觉走的大众投资者,在利益面前“人人平等”。

      最直接的、最大的利益就是在资本市场的机会与市场利益。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大股东、内部人的利益外化,尤其是演变成为市场利益就很自然了。如果说,过去机构投资者被允许进入中国股市以后,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稳定功过各半。那么,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它们的功过就更加难以述说了。因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大股东、内部人的利益联系更密切,2006和2007年的市场表现就是很好的说明。而且,对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外部制衡机制似乎需要大众投资者来承担。

      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大众投资者的特性。虽然大众投资者正在逐渐成熟,但仍未成为稳定市场的基石。因为,大众投资者仍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市场力量的左右,且还不足以形成一支足以影响市场走向的力量。

      显然,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资本市场利益”成为全体公司“投资者”追逐的目标的时候,市场需要寻找新的平衡。

      股权分置改革后,发展中国家股市周期性波动性特征更加明显。原世界银行高级专家A·W·阿格迈依尔通过分析几十个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历史后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停滞阶段、操纵阶段、投机阶段、崩溃和巩固阶段及成熟阶段。

      影响这种周期性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股票的供求关系。随着股票供应与(真实性)需求的不断走向平衡,股价和股市会趋向稳定。反之,就会出现激烈的市场波动和巨大的市场风险;二是投资者主体能力的变化。投资者的成熟程度、市场的波动、市场的风险是相互影响的。不成熟的投资者必然伴随着市场的剧烈波动及巨大的市场风险。

      观察目前中国股市发展阶段发现,首先,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的供应与(真实性)需求已发生重大、甚至根本性的变化,但股市走向新的平衡需要时间、需要变化。股价和股市在周期性震荡中可能会趋向新的平衡、甚至稳定;其次,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和内部人利益更趋于市场化,如他们可透过操控信息披露等问题从市场上直接获利。这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震荡是“真实和真正”的。

      或许,这些问题都是“自然的”市场反映,但对市场本身和大众投资者又极具“杀伤力”,。也许,这是市场不成熟所付出的代价,但这显然不完全是市场的“事”,更不是大众投资者的事。因为,任何制度变迁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市场的发展中最应该受到保护的始终是大众投资者。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