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专 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人物
  • B8:价值报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路演回放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奥运、国力
    与中国经济未来
    强势美元重来 连串问号高悬
    法国人告别每周35小时工作制
    为什么劳动者谈判能力如此薄弱
    不能让“山寨机”淹没了创新生机
    根本之道还在放开能源领域市场准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能让“山寨机”淹没了创新生机
    2008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王福重专栏

      如果政府不保护知识产权,社会可能会获得短期利益,企业会赢得消费者的热烈支持,但是,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从而抑制创新。几十年来,我们有多少原创性的创新成果?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没有保护知识产权和发明的激励机制。

      最近,媒体上对于山寨机的同情和支持之声,似乎占了上风。有人说应该以“自由参与,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化解山寨机之争,说白了就是放山寨机一马。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极大误解。

      同情、支持山寨机的理由有两类,一类是从放松、解除政府管制的角度。认为,现在政府对于手机行业的管制还比较死板,比如手机生产商的注册资金就需要1000万,而且每种新型号都要通过官方指定机构的检测,费用高达20万(不久前还是30万)。如果取消这些规定,山寨机就可以不必偷偷摸摸地作“地下工作者”了。

      一般说来,对于政府管制的抱怨总是有道理的,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注册资金,就是太具中国特色的规定。在国外,注册通常实行核准制,任何人只要愿意立即就可以让自己的企业开张,对于资金多少没有任何要求。工商部门要求企业必须有注册资金,是怕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而赚不到钱,多少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企业赚不赚钱与工商局何干?而检测费,不过是走走形式获取暴利的借口,早该由民间检测机构替代。

      不过,即使取消了这些管制手段,山寨机的寨主们是否就愿意被招安了吗?不一定。注册资金只要走个程序就可以,不一定非得有这么多钱才可以;大多数厂商也未必就承担不起检测费。与其说山寨机的生存之道是逃避政府管制,毋宁说是假冒伪劣。山寨机无一例外地存在严重侵犯名牌产品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的现象,又没有任何售后服务可言。与盗版软件和盗版书并无二致。

      所以,支持山寨机的第二个也更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尽管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等诸多毛病,但是它的低廉价格终究为消费者省了钱,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增进了消费者的福利。有人甚至把山寨机看成民族品牌在外国产品一统天下的市场中的一种反抗和成功,是民族产业的骄傲,理应为之鼓与呼,这简直匪夷所思。不错,价格低廉的山寨机确实为消费者省了钱,但是省钱,并非产品存在的充分理由。盗版盘更便宜,更能为消费者省钱,与正品更接近,也有众多消费者捧场,难道就默许它们存在?

      一部手机,其直接的制造成本很有限,几百块钱而已,加上税收、广告、营销费用,也不过千元左右。名牌产品之所以卖出较高价格,是因为另外的一项成本,即研发费用。研发一款新手机需要大量科研人员长时间的工作,且需要投入巨资。比如诺基亚在全球有2万多名研发人员,2007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37亿多欧元,占全部销售额的13%。手机价格高于成本的利润部分,是对于研发以及相应的创新的一种补偿。

      山寨机最为人称道的是眼花缭乱的外观设计和多功能,有人说这表明强大的创新能力,但是,这些所谓的创新,其中所有的元素和核心技术,无一是自己开发的,不过是抄袭和复制而已,就如盗版者拷贝正版软件的同时也会做些微的变动。

      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取决于四个要素:物质资源、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山寨机涉及的制度层面的东西,确实应该改进,不过,今天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作用。没有技术进步和创新,很难想象人类经济能达到今天的成就。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其产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表面上看,美国经济一蹶不振,被日本人抢尽了风头。实际上,那时美国正在酝酿新技术革命,互联网技术、基因革命都处于破茧的前夜,因此,才有后来的“新经济”横空出世。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创新是必需的,否则无法进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政府不保护知识产权,社会可能会获得短期利益,企业会赢得消费者的热烈支持,但是,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既然创新者的利益无法保证,谁还有激励去创新,等别人去发明,到时候模仿、拷贝岂不更好?

      毋庸讳言,我们本来就不怎么具备尊重知识产权的传统,对于诸如盗版和侵权,多有包容的心态,而包容无异于放纵。在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心中,除了制度,恐怕就是创新能力缺乏了。几十年来,我们有多少原创性的创新成果?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没有保护知识产权和发明的激励机制。

      山寨机大行其道,有关部门肯定有失察和失职之处。否则就很难理解,明明是没有准生证的产品,何以能啸聚市场,占据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搞得“地球人都知道了”?

      也许现在行动为时还不太晚,关键是政府的态度要明确,不允许山寨机存在,与“自由参与,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并无相悖之处。任何人都有参与运动的权利,因为这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而山寨机却明明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利益,而且最终有害于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以损害别人利益为自己生存之道的竞争,也根本谈不上公平。

      山寨机如同服了兴奋剂的运动员,理该被逐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