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信息大全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8 年 8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整饬吏治
    乃当下民心所向
    “一句真话
    比整个世界分量还重”
    这一代香港人的怕和爱
    当国家成了体育的偶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分量还重”
    2008年08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沈飞昊
      ◎王育琨

      管理专家,《经理人》商学院院长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这是刚刚故世的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名句。他警示世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可见或隐秘的黑暗地带,都有一座古拉格群岛,人类需要个体良知的不断自我提醒,才能摆脱被囚禁的桎梏。可是,很少有人能够自觉地接受这种警示。邱继宝也没有能够逃脱这样的不智。

      同所有民营企业一样,资金难题一直是悬在飞跃头上的利剑。飞跃集团一直靠着邱继宝的高调故事和银行‘输血’在维持”。现在终于撑不住了,在台州市和浙江省政府的协调下,邱继宝不得不签下中捷股份入主的协议。

      挂在飞跃官网上的数据,一直让同行们捉摸不透。飞跃号称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而来自台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飞跃的出口总值分别为7547万美元、8615万美元和906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1%、14.1%、5.2%。据飞跃的集团网站上提供的一组产销数据,家用机180万台,各类工业机相加约是70万台,其中产品60%出口。而当地同行根据市场上的情况判断,飞跃国内销售的比例不超过20,年销售收入应该不到9亿元。即便按照飞跃的说法,国内国际市场四六开,那么以台州海关的数据来推算,飞跃近三年的营收基本上保持在年10亿元左右。远低于30多亿元的高指标。以平均5%的净利率计算,飞跃近三年每年利润不超过5000万元。何况还有一大堆在制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一直压得飞跃喘不过气来。为摆脱被渠道盘剥的局面,邱继宝投资上亿元在全国开设了100家直营店,结果却不被客户认同。而几年下来,飞跃的园区建设和设备投资也有了10多亿元的规模。

      面对省市领导,面对媒体,邱继宝一如既往的高调。只是有时不经意流露出的话,或可能代表着邱继宝所达到的认识程度。他反思说:“人家说我是国宝,我就真以为自己是国宝,其实能做一根草就不错了。”“我就是太相信规模经济,太相信园区建设,太相信先进装备,太相信新型工业化,太相信国际化万岁和出口万岁了。这些东西投入巨大,等你产出的时候,根本盖不住成本”。

      这里面透露着一些玄机。他高调说给别人听的,还有媒体的推崇,他都信以为真,忘了那是高调对外迷惑别人的东西。下游该占用他资金的,还是继续占用。上游该向他讨债的,还继续讨债。他却为自己的大话,陷入了自己摆的迷魂阵里面。这个认识,还是很有真实性的。可是,这里并没有触及,究竟为什么对规模的痴迷超越了对利润和现金的考虑?为什么认为规模就是一切?为什么会喊出国际化和出口万岁?他为什么对名声的追求超越了生存的渴望?

      在中国企业界,高调和名声往往就代表了生存能力。邱继宝对此心有灵犀。当市场上走出去成为主流,他就选择走出去,而不是像同行那样计较这利弊得失后龟缩在国内享受高利润。当年他为了生计而在街头替人擦鞋时,曾经一分钱一分钱的计较过。这是商业的本分,而现在这个本分被他轻易地抛弃了。名声带来更大的规模,更大的规模带来更大的名声,而做企业的本真,利润和现金,却被扔到了一边!

      虚假是高调的避难所,高调是虚假的支撑柱。凡是曾经把高调当成他的方式来欢呼的人,就必然无情地把虚假选作他的原则。高调在出生时就公开作假,甚至骄傲地做着假。

      浙江企业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勇气、胆魄和改变个人生存状况的强烈愿望。邱继宝这些精神都不缺乏。但是草莽出身的创业人对身份的渴望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他们需要证明,需要证明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更需要证明自己的企业规模和地位,于是,为了证明而展开了持续高调。

      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与做好企业还不完全重叠。当证明自己被放到了首位,那种对名声,对虚幻的荣誉,对说起来响亮的规模,对赔钱的全球化,就开始有了一种崇拜和迷乱。由此,做企业的本真,开始被忽视,客户和员工的心智开始淡出视野,而能够决定规模的技术装备和好大喜功的广告宣传,就抬起了高贵的头。无论是高调亮相,还是大规模生产线的引进,世界一流厂房的建设等等,都是在证明自己的压力下形成的。

      当办企业不再是从企业生存的思维来应对时,就走偏了方向。邱继宝还保持着节俭的美德,还没有像样的住房,还蜗居在工厂里,甚至还自己做饭。但是他习惯了高调,习惯了高姿态。在对外的高姿态中,显露出他光鲜亮丽的一面,他就跟着被自己的语言打动了,就跟着相信了。不计算利润,不计较现金,结果被现金和利润给遗忘了。最后走上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