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广告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他总是先于别人注意到某些重要现象
    克鲁格曼
    能让凯恩斯复活吗?
    市场自由的边界
    与政府干预的边界
    纽约告诉上海:
    金融中心有一体两面
    “笨蛋!这一切都在于信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克鲁格曼能让凯恩斯复活吗?
    2008年10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沈飞昊
      ——大危机启示录(二)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如很多人在事前预期的那样,当政府、机构和普通百姓都对眼前的危机一筹莫展的时候,诺贝尔经济学奖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把一些似乎有能力针对危机提出真知灼见的经济学家推到前台,以增进社会抵抗危机的信心。统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这样的做法似乎不是一次两次了。所谓时势造英雄,当全球处于危机的恐慌当中,如果一个经济学家还在继续高歌自由市场的完美,即使理论水平再高,也无论如何得不到诺奖的。很显然,危机的出现一定是自由市场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因而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提倡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得奖的机会也就大大上升。

      主张自由市场完美与主张政府干预的两派经济学家向来都是在不断地争吵中度过一生的,自从凯恩斯横空出世,经济学近八十年的发展历史就是这两派经济学喋喋不休吵架的历史。谁对谁错,迄今也没有定论,实际上理论研究也没有对错,经济学家的结论向来都是在一定的局限条件下做出的,无论哪一派的经济学家,所得出的结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某些社会经济条件让某些理论具有用武之地时,主张这些理论的经济学家自然也就占据上风。但由于每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一旦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原来处于上风的经济学家就可能束手无策,只好连同一些后生晚进去改进原有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而在此期间,原本处于下风的对立面的理论也就自然占据了上风。

      不过,两派经济学家的持续争论,并不等于说他们家之间缺乏共识。实际上,经济学家争论得越多,相互之间达成的共识也就越多;而随着共识的增多,经济学也就越发具有科学性。此次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并且很可能接踵而至的是经济危机,完全依靠自由市场的内功来治疗,无疑是痴人说梦。即使是主张自由市场完美的经济学家也大多同意,面临大危机,政府出手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都推崇备至的弗里德曼,在分析美国1929年大危机时,也特别批评美国政府没有采取正确的干预手段,才导致危机蔓延。可以说,主张自由市场完美的经济学家和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政府干预的程度。实际上,那些主张政府完全不干预自由市场的学者以及那种主张计划经济的学者,都仅仅是极少数人,或者被称为“异端”学说。在绝大多数学者看来,两种极端殊途同归,都不能称之为科学的经济学。

      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具有共识性的两个重要观点是:通常情况下,自由市场是有效的;但自由市场也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这两个共识性的问题被曼昆作为十大经济学基本原理写进其全球畅销教科书《经济学原理》,而恰恰需要提及的是,曼昆和本次得奖的克鲁格曼一样,都是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由这样一位经济学家来写经济学家之间的共识,应该更具有说服力。既然是共识,那么就意味着无论是曼昆、克鲁格曼等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还是巴罗等主张自由市场完美的经济学家,其实都同意,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准制度,也是相对于政府来说更有效的制度,政府干预只有在自由市场出现错误的时候才具有效果,或者说,政府要作为自由市场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市场。两类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巴罗等人认为市场很少犯错误,并且政府干预常常无效;而曼昆等人则认为市场犯错误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政府干预常常有效。仅此而已。

      请注意,我在上面提及的经济学家实际上都具备了获得诺奖的资格,克鲁格曼只不过是正好在今年摘得了桂冠而已。为什么在克鲁格曼获诺奖后,我要在此反复强调经济学家的观点差异所在?这当然是有所指的。国内很多人并没有认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学家之间观点分歧的本质,而是非常轻率地采取国人习惯的左右两分法,把克鲁格曼的获奖看成是激进经济学家的胜利,或者说是经济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失败。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本次诺奖授予克鲁格曼,只不过代表了这段时期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可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帮助,仅此而已,但根本不代表主张自由市场完美的经济学家观点的失败。完全可以预言,等度过大危机,市场的力量重现,经济开始繁荣,诺奖又会轮到主张自由市场完美的经济学家,不信?请拭目以待。

      同时,我还要特别强调,尽管克鲁格曼的文章和观点的确非常激进,但他从来都不是激进经济学家。凡是读过克鲁格曼的著述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克鲁格曼一再强调他并不主张政府必须干预市场,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必须干预市场。他对早期亚洲模式的批评即是如此。与他立场类似的斯蒂格利茨也强调政府干预,但在斯氏眼中,好的政府干预也仅仅是表现为“帮助之手”,即政府帮助自由市场。无论是曼昆、克鲁格曼还是斯蒂格利茨,都没有说赞成计划经济,赞成大面积的国有化。因此,那种把克鲁格曼获奖看成是激进经济学家的胜利的人,其实都是在意淫罢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