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个自行车高手,中国有更多与他有相同爱好的人群;
■他是有五个孩子的好爸爸,或许他管理整个亚太区的业务比管理孩子更容易些。他是——
“我会坚定持有自己手上的股票,不会轻易放手,危机迟早会过去,而且危机过后,可能就是迎来另一个高峰。我认为中国的大多数股票还是具有投资价值的,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十分相信。目前中国政府采取降低利率、推动房地产市场等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在宽松的政策下,过几年GDP将再次复制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势头。”
⊙本报记者 朱贤佳
10月28日上午,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宣布在上海成立新的区域性办事处。从1973年开业以来,SWIFT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金融同业合作组织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的208个国家和地区,并为8299多间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透过时代金融中心40楼的大玻璃窗,放眼望去,周边都是SWIFT的客户以及合作伙伴。选址陆家嘴金融区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这家机构的商业战略。
尽管开业庆典并没有太多奢侈的排场,但是出席的人物都是金融界的重磅人物,60名来自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均到场出席了此次典礼。在正式的开业典礼前,SWIFT亚太区总裁伊恩·约翰斯顿(Ian Johnston)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独家专访。“中国是SWIFT相当看重的一个市场!上海也又可能在未来成为亚太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伊恩·约翰斯顿在访谈中不止一次地强调他的观点。
SWIFT的中国战略
SWIFT在中国市场投入的关注度以及人力财力近几年不断增长,看来伊恩所说的“最看重中国市场”并非只是一种宣传战略,而是真正落实到了业务等细节方面。
从办事处设立的地点来看,SWIFT在华布局已经占据了优势。SWIFT在中国设有三处办公室,第一个就是在香港,第二个是在北京,最新开业的就是在上海。香港是老牌的金融中心,从上世纪80年代初,SWIFT就通过香港这个“门户”与中国大陆的一些金融企业进行合作。1985年,SWIFT进入中国大陆。当时,中国内地只有一家银行可以做外汇交易,就是中国银行。从1990年开始,1992、1993年陆陆续续有很多新的银行开始允许做了,比如中行、建行、人民银行的外管局都开始加入了,SWIFT的客户数量逐渐发展到209个用户,这些用户基本上都是银行。
现在,SWIFT选址陆家嘴,最主要看好的是证券业务。伊恩解释:“QDII、QFII在实际操作中将涉及跨境传输,这方面是SWIFT的强项,因此抓住证券业务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SWIFT的业务范围,伊恩作了简单解释。他表示,目前SWIFT发展的业务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传统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以及支付系统。
首先,在银行业务方面,SWIFT会加强一些新的服务,为银行提供一些新的服务产品,比如国际贸易。第二个就是证券业务,SWIFT将致力于提供行业的标准。我们会和不同的参与者去提供统一的、可操作的行业惯例。比如对于券商客户、基金公司。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基础设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支付系统。
目前全球大概有七八十个支付系统,比如说澳大利亚的澳币的清算的系统,英国的英镑的清算系统,新加坡的清算系统,都是通过SWIFT进行的。举例来说,有一些银行是一些地区的处理中心,如果这些银行要付国外的外币和本国的币种,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系统,但有了SWIFT标准的系统以后,无论是本币和外币都可以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以及成本的控制无疑是极有利的。
伊恩在新办事处开业庆典上还特别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明年公司会非常关注成本控制,并且会力求将他们的客户——银行、券商的负担减轻。
地震时用SWIFT更安全
与本土的银行系统相比,SWIFT到底有什么优势?对此,伊恩给了我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2年前在台湾发生地震时,海底光缆都断了,所有的通讯都瘫痪了,一些金融机构本土开发的系统因为是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运作,都无法正常运作了。但是SWIFT还是一切照常,因为我们的服务终端不是通过光缆,我们提供的这个统一的平台可以说是安全系数很高的。”
坐在伊恩身旁的SWIFT中国区总经理张志伟对此作了非常简单的解释。安全性是我们第一个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保证这种所谓的安全性?“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在这些不同的城市中我们会通过物理层、运用层、通讯层进行安全运作,每一层都会有一个加密的工作,而且也会有一个双方的钥匙的交换,确保我不会收到一些我不想收到的东西。我收到的东西肯定是从那个人发出来的,所谓的PKI的概念,这个都是一些我所谓的技术的标准。”张志伟还补充道,“其实最重要的,我们觉得在我们公司的文化上,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受过很严格的保安的概念,比如说每一个人,怎么样进去出来,我们都是有很严格的规定,那我们请一些新的同事的时候,我们也做过一个很高的审核,所以这个都是各方各面,我们都会做到的,就是安全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对于这套系统到底如何运作?伊恩也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比如说我是一个银行,如果没有SWIFT的话,我和另外一家银行可能是通过互联网去联系,也可能是通过一个专线去联系。如果是它和10家银行有一个代理的关系的话,它可能在它的通讯房间,有10台机器。”毫无疑问,重复的设备和庞大的人力对成本控制以及自动化都有影响,而SWIFT的平台网络是通过行业的电信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这几家银行都会默认一个信息的标准。“SWIFT不但提供的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通讯平台,也是建立一个行业标准。”尤其对于一些系统开发能力比较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利用国际标准进行国际收支是节省成本最佳的方式。当各个机构都在寻求技术以提高竞争优势的时候,金融通讯业也在发生变化。SWIFT为客户提供的是灵活的通讯平台,并且这种资源的整合也具有相当的成本效益的优势。
金融危机期间“节衣缩食”
在当前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凡是与金融沾边的企业都会问:2009年将是怎样一个局面?像SWIFT这种金融机构的服务商,更需要关注收入问题。对此,伊恩十分客观地表示,2008年整体的收入并没有影响,而且有所增加,但是至于2009年会否受到影响,还要看危机会不会进一步蔓延。“但是总体而言,由于我们与客户的合约是十分稳定的,因此收入应该不成问题。而且我们于客户的合约都是套餐形式,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合同也比较固定。危机当前,我们现在会更多考虑的是成本控制,‘节衣缩食’是最好的策略。”
“如果一个国内的银行要参加SWIFT,它的成本应该是怎么样衡量的,收费是怎么样收的呢?”对上述问题,张志伟补充道,“SWIFT的收入主要是会员需要支付的建机费用,包括一个软件,一个终端,一些线路的费用。我们与客户签订的合约一般是固定的套餐化的合约,因此明年甚至后年我们都无需担忧业务量。”
伊恩认为,尽管现在次贷危机令整个市场看起来阴沉沉,“但我坚定地看多,而且我最看好的还是银行和券商类股。此次SWIFT进驻上海就是看好中国的内地市场。”在目前不确定因素较多的金融风暴中,伊恩依然持有乐观的态度:“首先,我会坚定持有自己手上的股票,我不会轻易放手,我认为危机迟早会过去,而且危机过后,可能就是迎来另一个高峰。我认为中国的大多数股票还是具有投资价值的,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十分相信。目前中国政府采取降低利率、推动房地产市场等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在宽松的政策下,过几年GDP将再次复制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势头。”
伊恩表示,“我们在中国发展的速度虽然谈不上惊人,但在未来肯定是稳步增长,绝对不会萎缩。目前,我们在北京、上海两地设有办事处,将来可能逐步扩张,在更多城市设立自己的办事处。”用伊恩的话来讲,这是“顺应潮流”的做法。他认为,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从发达国家逐渐转向一些告诉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有从西向东发展的趋势。SWIFT在中国投入更多的精力,可能在未来能收获更多。
■人物简介
一个喜欢园艺的总裁
在伊恩·约翰斯顿(Ian Johnston)的简历上,我们可以看到:SWIFT亚太区总裁,负责SWIFT在亚太地区的各项事务。但伊恩则称自己对园艺情有独钟,因为在悉尼的家中有一个能任凭他摆弄的园子,因此种一些什么就是他最大的兴趣。他还戏称在来中国之前自认为是骑单车高手,但自从到了中国,他发现这里骑车高手太多了。结婚34年来,伊恩有5个孩子,家庭生活是他工作之余最大的享受。
当然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他非凡经历。作为亚太区总裁,伊恩负责对SWIFT在亚太地区的活动进行全面管理。10多名客户关系及产品经理、客户支持和管理人员以及7名业务合作伙伴组成的团队负责向伊恩报告。
1993年以来伊恩就效力于SWIFT。在此之前,他已有20年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主要从事国际银行管理工作,包括贸易融资、资金及支付业务,主抓运营及系统管理。伊恩持有悉尼麦考瑞大学研究生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澳大利亚金融服务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