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焦点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11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金融海啸
    在太平洋两边的不同流向
    乖乖,
    日本的遗产税……
    刺激消费,稳定消费
    方能弱化危机
    雷曼迷你债券给香港出了张高难考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刺激消费,稳定消费方能弱化危机
    2008年11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危机启示录(五)

      如果单纯的金融危机发生了,没有给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那么危机总是短暂的、容易应对的,上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就是如此。但是,如果金融危机通过一些方式传导到实体经济,甚至将动摇实体经济的根基,那就不是某种暂时性的危机了。如同一个人患上了普通的感冒,医生会说,忍一忍,过一周也就自动好了。但如果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通常医生得赶紧要求病人吃药,因为病毒性感冒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诸如肺炎之类的,如果仍旧无为而治,等并发症出现,可就难办了。

      医生对付感冒的办法,实际上就是经济学家看待危机的视角。经济学家当然会认可自由市场的基础和核心作用,针对一些类似普通感冒的危机,自由市场总是能够自我调节,从而让身体恢复原本的健康状态;但是,如果危机是病毒性的,则会侵蚀实体经济本身,诱发多种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还一味强调无为而治,就显得迂腐和教条了。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的,但离开政府是万万不能的。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经济学家需要对危机的性质做出诊断,如同医生需要对感冒的性质诊断一样。对医生来说,引发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种,要确诊某种病毒实际上很难,很多人依此为由就断定:感冒吃药是无效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医生针对病毒性感冒开出的处方,原本就没指望正好杀死某种感冒病毒,要求病人吃药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赞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当出现某种动摇实体经济运行的金融危机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主张政府干预,其目的如上所说,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并发症。金融危机的并发症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今儿放大危机的负面后果。那么究竟金融危机会带来哪些并发症呢?其实身处危机中的人都已经感觉到了:消费下降、投资下降、信心不足、失业……一连串触目惊心的字眼。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消费下降。在经济学家看来,消费需求是最基本的、终极的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下降,那就意味着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进而引发经济衰退。当然,一些人辩解道:如果消费需求下降,厂商可以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刺激消费!这正是最基本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供求关系模型所告诉我们的。但这些人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消费需求下降?是产品的价格太高吗?如果产品价格下降,真的会刺激需求的上升吗?

      其实不然,价格机制的上述调节作用有效,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做出的推论。如果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则情况就不是这样的了。在危机出现的过程中,什么原因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可能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部分行业。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即使产品价格处于一个合理水平,消费者对其的消费需求仍然可能下降,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消费者口袋瘪了!消费者在危机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收入在下降,于是不得不降低消费需求,按照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模型,就是需求曲线整个内移了!这个时候,即使通过降低产品价格能够刺激部分需求,但仍然可能无法恢复原有的需求水平。特别是在危机过程中,由于对未来工作市场的担忧,以及未来前景的不乐观,消费者会普遍预期未来收入下降,从而持续降低自己的消费需求,以至消费需求连续下降。

      这种下降对实体经济影响是致命的。因为消费者越不敢轻易消费,厂商也就越不敢多生产,从而导致经济衰退;越来越多的厂商处于困境甚至倒闭,导致失业人口上升,或者企业削减工资,这又反过来引发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前景的担忧,进一步降低消费需求,如此循环,相互强化,将一步步把实体经济拖入严重危机的泥沼。让我们看看美国1929年大危机的情形吧。尽管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在大危机爆发之前,消费就已经有下降的苗头;并且就消费需求下降的引发因素存在诸多争议,但有一个客观事实是,在大危机的过程中,消费需求的确是持续下降的。根据阿塔克和帕塞尔在《新美国经济史》中所给出的数据,美国1929年消费支出总计为772亿美元,到1933年,消费支出总计仅为458亿美元。这意味着名义消费支出下降了40%。考虑到物价因素,真实消费支出下降了23%!

      看到这里,大概读者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罗斯福总统在当时会急于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政府大量兴建公共工程,来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即通过政府需求的增加来增加总需求,同时又间接通过增加收入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尽管一些学者认为,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拯救了美国的大危机。因为战争其实是刺激总需求的最直接方式。但罗斯福所采取的后来被称之为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还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危机的主要特征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当然就是解决危机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