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并向实体经济传到导,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面临衰退,国内从政府到媒体严阵以待应对经济衰退。不少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环境比1997年-1998年还要恶劣,很多学者认为通缩可能再次降临。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认为,短期防通缩,长期还要防通胀。
笔者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和1998年相比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特殊时期和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之处。那时我国还没有加入WTO,外贸依存度不到20%,出口主要是退税补贴产品、资源类商品和规模有限的来料加工产品。因此,1997年-1998年经济减速的原因主要是内部问题。
1997年-1998年是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国企开始实行改革,企业自负盈亏,允许效益不好的企业倒闭,所有的企业都进行减员增效,下岗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居民收入普遍下降。
1997年-1998年还实施了影响深远的住房、医疗和教育改革,短期内破坏了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内部平衡。原来只要保证日常生活需要的工资需求,突然增加了远远超出承受能力的住房、医疗和教育费用,居民只能停止消费。这一过程持续了近10年,也是中国1998年后通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7年-1998年,由于信贷坏账不断增加,各项治理始终无法根治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于是实施了贷款责任终身制,即每笔贷款与相关信贷员及行长终身挂钩,如果出现逾期和坏账,无论是调转工作还是退休,都要负责追究。由于工作人员的不作为,银行信贷业务几乎停滞,直到该制度停止实施后,信贷才逐渐恢复活力。
现在我国经济规模和实力与1997年-1998年不可同日而语了,居民财富水平和消费方式也有了根本的变化。从国内经济形势看,通缩威胁不大,即使出现,也是在翘尾因素和国际金融市场在解杠杆过程中造成价格雪崩等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短期现象。比1997年-1998年的经济环境恶劣的主要威胁是国际经济格局紊乱造成外需大幅萎缩、出口产品的局部过剩和外向型企业失业等问题。因此,是否进入通缩,主要看国际经济危机发展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投资者如果出于通缩的预期,大幅降低未来债券收益率的预期可能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