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以来,新组建的自治区本级大企业大集团还包括: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近日更名为“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色公司、广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广西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宏桂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新组建公司,均为国有独资企业,以财政划拨的资本金有的动辄以数十亿计。财政资金注入之多,在广西前所未有。可以想见,这些公司在广西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
由此,再加上先前组建的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国威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在自治区层面,广西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有资产控制体系和资本运作平台。系统平台的构成成员各有分工和侧重,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控制整合广西区内现有优势资源为首要任务的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色公司等;二是资产经营公司;三是专业化投资公司。
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和安排,广西此轮国资整合意欲何为?中共广西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科学发展三年计划》这样描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国内外上市等多种形式,扶持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实力雄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主营收入超过300亿元乃至5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以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大产业。
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为主的此轮国资整合,更为根本的目标也许在于改变广西“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大企业大集团少”的现状。资料显示,广西有大中型企业466家,仅占全国总数的1.4%;全国500强企业中,广西仅有3家。
新一轮国资整合既已破题,下一步将向往何处?能否踏着北部湾开发的节奏乘势顺利壮大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组建的国资大企业大集团,已经四面出击,攻城略地。其中,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在东兴、钦州收储大片土地,并已开建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北海标准厂房项目和总投资约9.88亿元的钦州水务项目,还承担着钦州保税港一期工程中五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任务。此外,安排中的资本运作还有与中电投合资建设总投资约125亿元的钦州热电厂、整体开发钦州港金鼓江作业区、钦州港金鼓江西岸填海工程等。
纵观这些国资大企业大集团的融资方式,目前仍以银行借贷、合资合作、财政资金注入等为主。又以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引进了国家开发银行等5个战略合作伙伴,组建了6家公司,获得了20亿元软贷款;与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得了35亿元授信额度和360亿元的意向贷款支持。其他公司大致亦然,甚至数额更为庞大。
尽管这些国资大企业大集团因有政府信誉支撑而容易获得银行开闸放贷,也可以凭借优良项目寻求区外大型企业的投资合作,但广西金融界众多资深人士建议,充分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可以让这些企业飞得更高更远。
他们认为,广西新组建的国资大企业大集团具备利用国内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不仅得利于“北部湾”的概念,更是因为广西2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3家为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上市公司则更多。即使不进行IPO,也可以通过股权划转、并购重组等方式借壳登陆资本市场。
事实上,部分公司就是瞄准资本市场而进行重组的,如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等。前者已在南宁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基础上更名挂牌,并将兼并桂林、柳州两家商业银行资产,有望在两三年内登陆资本市场;后者正一面加快整合广西非铝有色资源,一面积极推动旗下华锡集团和平桂飞碟两家公司上市。而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通过重组北海港,正实现把广西沿海三港整体上市。
诚如此,将有越来越多的广西优质资产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不仅于广西建设有利,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及其参与者之福。
围绕打造石化、制糖、食品等7个超千亿元产业,新的国资大企业大集团仍将继续出炉。广西国资整合的未来走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