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5:年终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热点转向将带来局部性投资机会
    通过“时空走廊”理解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后市仍可看高一线
    政策稳定大盘 走好还需加力
    多空对决
    上行压力逐渐增大
    技术反抽过后 调整接踵而至
    电讯经营模式与
    独立电视制作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过“时空走廊”理解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新中国证券交易所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如果历史给予机会,将A股市场整体平移至80年代,会产生何种玄奇之事呢?

      上世纪80年代人们获取信息没有电脑和网络,依赖的是电视、报纸和广播,那时最紧俏的IT产品是电视机,估值最具想象力的产业可能是电视台,因此,A股中估值最高的股票可能会产生在电视机和电视台这两大领域中。

      由于那个年代财经媒体乏善可陈,经济学家更是屈指可数,人们熟悉的是数学家陈景润,大学一线热门专业是核物理和生化,财经类院校和专业属于二、三线品牌。

      当时A股中最大的蓝筹股板块可能是轻纺板块,80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系统利润额最高的行业是纺织业。以上海为例,最高时纺织业的利润超过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一半,以冰箱为代表的轻工产品与彩电同样一票难求,因此,A股中市值最庞大的前十大蓝筹股中必有轻纺股的身影。

      如果借鉴巴菲特的公路收费价值理念,A股市场中哪个板块最值得长期投资呢?物资和商业板块无疑最佳,那时物资部门是最牛的,垄断了生产资料经营权,而生活资料经营的垄断权在商业系统手中,今天的苏宁电器与当年的物资和商业部门的垄断实力相比,无疑难望其项背。

      最后来看看房地产板块,如果80年代即经营地产行业,这家企业十有八九会垮掉或转型,当时出售的住宅仅有针对归国华侨的侨汇房,其他房产仅在单位之间流转,普通老百姓仅有少量私房且基本没有房产交易,况且若以当初的收入衡量,买房无疑是天方夜谭。

      回到上世纪90年代和现在,A股市场中仍能发现历史的轨迹。

      90年代初上海老八股中最牛的股票是豫园商城,股价曾高达1万元(面值100元),而第一批股票认购证阶段最热门的两只股票是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上市初股价都曾达100元(面值1元)上下;直至90年代中后期,四川长虹、深康佳等IT彩电股都是第一梯队高价绩优股,轻工家电板块中的江苏春兰、青岛海尔是绩优股的翘楚,与电视传媒概念沾点边的股票东方明珠也能获得高溢价的青睐。

      去年胡润财富榜首富居然选出了钢铁行业的巨头,前几年印度首富也曾是钢铁业巨头,这与当年纺织行业的牛气何其相似乃尔;当你看到原油、铁矿石这些生产资料价格前几年持续上涨时,也就不难理解当年物资部门的霸气了。

      但随后的历史反映出“花无百日红”的自然规律,人们可能会说,深万科不是创业于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辉煌于2007年吗?其实当年的深万科不是地产股而是综合股,当年最典型的地产股是深宝安和兴业房产。典型案例还有如流星般划过A股天空的郑百文,其恰是今天苏宁、国美的鼻祖。

      股市中永远不存在100%准确的预言,但可以产生50%概率的“股神”,方法很简单,您单边看空或看多,就有50%的概率成为“股神”。

      随着A股市场的问世,财经媒体迅速崛起为数量最多的分众媒体,曾曲高和寡的经济学也逐步演绎为流行乐坛,经济学家或多或少都会沾上股评的光,拗口的CPI、PPI数据几乎人人琅琅上口,财经知识大大普及。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经济学界亦分乐观和悲观派,带着乐观和悲观的经济情愫唱起股评的流行乐,势必会戴上“多头”和“空头”的面具,这与50%概率的“股神”有相似之处。因此,人们面对股市的不确定性应具备自我判断的能力,而非“人云亦云”。

      回顾30年历史之后,若你对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具有信心,现在的A股市场就类似1973年巴菲特重返美股“二次创业”的阶段,巴菲特从无投资专著问世,历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之际提及的具体操作建议唯有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现在社保基金增仓A股也明示将重点选择指数型投资模式,这无疑值得投资者借鉴。

      至于主动型投资,根据历史经验和教训,应把握创新和刚性消费两大规律,前者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股市版,后者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周期性行业的逆向思维——在熊市中克服恐惧贪婪地买入,在牛市中克制贪婪疯狂地卖出。

      金融海啸并非跨越不过去的坎,巴菲特选择“二次创业”的1973年值得玩味,那时西方经济体遭遇的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石油危机、美苏争霸、经济滞胀等,其实远甚于本次金融危机,但巴菲特恰恰就是在当时入市,通过30年的执着和坚韧,财富从2500万美元递增至900亿美元。回顾1973年的道指570点,仅仅是历史的一个小坎而已。

      有鉴于此,目前A股绝对具备战略性投资的价值,盲目看空A股可谓损人不利己,唯有一点需提醒,2007年6124点类似1993年的1558点,将是未来6年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