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金融·证券
  • 5:焦点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公司巡礼
  • A3:开市大吉
  • A4:观点·评论
  • A5:特别报道
  • A6:股民学校
  • A7:专版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年终特刊·十大新闻
  • B3:年终特刊·封面文章
  • B4:年终特刊·基金业绩
  • B5:年终特刊·基金投资
  • B6:年终特刊·营销
  • B7:年终特刊·创新
  • B8:年终特刊·QDII
  • B9:年终特刊·私募
  • B10:年终特刊·专户理财
  • B11:年终特刊·人事变动
  • B12:年终特刊·互动
  • B13:年终特刊·互动
  • B14: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5: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6:年终特刊·展望
  •  
      2008 12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全球经济:严冬能否孕育希望之春
    信托公司异地扩张势在必行
    美国开动印钞机 世界麻烦可大了
    世事
    无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经济:严冬能否孕育希望之春
    2008年1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上证观察家

      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并不取决于主要发达国家头痛医头式的救市与经济刺激措施,而是在检视导致这场危机根源的基础上,各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过程中的互利性合作与负责任行动。即将上台的奥巴马新政府可能的新政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行为空间的扩大,或许可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新希望。

      章玉贵

      即将过去的2008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最痛苦的一年。

      金融大崩溃已使美国的国际信誉受损并有可能动摇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但实际损失最大的恐怕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很难说美国是否有意引爆这场经济危机,但是这场危机无疑造成了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各国终于明白:把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危系于美国一身既是历史赋予美国的机遇,也是历史对美国国际责任感的考验,更是一种危险游戏。如今,没有哪一位经济学家或者研究机构能够准确说出或者愿意披露一本烂账的美国经济的真实面目,这才是世界经济的真正不幸!

      不管2009年的世界经济走势如何,发展永远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主题。寒冷的冬天也有可能成为希望的春天。只是,笔者担心:如果主要发达国家依然把复苏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财富掠夺的基础上,如果一向自大的欧美财经官员依然延续头痛医头式的救市逻辑,则世界经济最多只能迎来小阳春。世界期待: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应在检视导致这场危机根源的基础上,会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并在此过程中采取互利性合作与负责任行动。

      令人担忧的是,美国至今没有正面承认自己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甚至有外媒说中国应对这场危机负有一定责任。其实,稍具经济常识与经济观察能力的人都知道:全球经济之所以被美国拖入大衰退之中,除了当今世界尚无一个可以平衡美国影响力的国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64年前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已经瓦解,但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建立了足以维系其对主宰世界经济的机制化霸权。因此,某种意义上讲,今天,除美国之外的世界各国还在替这个已瓦解的体系还债,而美国也藉此建立起了让世界经济迟迟不能摆脱其控制的经济策略。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严重失衡了,双赤字的不断扩大,使得美国必须寻找不断补充经常性逆差的来源,以确保其资本项目下的顺差。于是在90年代,美国利用其话语霸权大肆炒作新经济概念,通过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输入美国。并凭借其国家信誉,吸引日本和中国等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间接地支持了美国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自1994年墨西哥危机以来,美联储每遇到金融危机爆发,都习惯性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救市,结果却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对世界经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的对冲基金的涌现。而随着科技股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发生,美国资本市场引资功能开始减弱。于是,美国政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管齐下。2001年,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通过向市场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最终克服了因为股市泡沫破灭造成的市场恐慌。然而,由于连续几年的实际负利率,美元在市场上供大于求,以至美元贬值。另外,布什政府为缓解战争对美国经济构成的压力,采取了一系列减税、减息等提振经济的措施,在使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长期处于高位的同时,也为美国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外大量举债,将本国发展的风险转嫁给日本、中国等债权国;对内大肆信贷扩张,并将风险巨大的本土各类次级按揭贷款打包为CDO方式售卖给别国银行,提前将房产和金融泡沫的风险转嫁、释放。而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衰退,挽救陷入危机的美国金融体系,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了大量流动资金。这种有意为之的美元贬值尽管达到了对外辐射周期性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分摊次贷成本的短期目的,却将世界经济推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之中。

      因此,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如果美国能够在危机开始发酵的时候认清形势,及时回收损人并不长期利己的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并与主要经济体和有关国际经济组织一道,加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调动各国解决危机的积极性,相信次贷危机不至于演化成今天这样一发不可收的困难局面。但是,美国再次选择了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而不断发酵的次贷危机如同艾滋病毒一样,摧毁了昔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寂寞高手——华尔街金融寡头的免疫力,美国在为自己的自私买单的同时,也把各国拖入了这场全球浩劫之中。

      也许,即将上台的奥巴马新政府可能的新政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行为空间的扩大,能为全球经济的未来创造新希望。我们冀望:奥巴马政府能够兑现其竞选时的改革诺言,在采取切实措施稳住金融机构的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反思美国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在清舔伤口的同时通过刮骨疗医来建立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体系。同时,加大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强化科技研发,以科技革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大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过程中,亟需采取互利性合作与负责任行动。因为各国自私的经济政策博弈只会使世界经济陷入萨缪尔森所说的“合成谬误”,拖延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而中国在通过扩大内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共度时艰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但必须谋求与经济实力相称的经济话语权;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应积极扩大自己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行为空间,以建设性的举措共同为全球经济的未来创造新希望。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