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过数年的“精耕细作”后,当初投资入股上市公司的创投企业开始集中“离场”。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在12月22日至28日期间,深市上市公司大宗交易成交额达到10.3亿元,较此前一周3.1亿元的成交额增长逾两倍。而记者发现,除上海新华闻受让6801万股华闻传媒“贡献”2.18亿元成交额外,创投企业的集中减持也成为深市大宗交易额劲增的主要原因。
皖能电力12月23日披露,公司第二大股东安徽省新能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12月22日通过大宗交易将其持有上市公司的3710万股股份转让给皖能置业,以5.4元/股的交易价格计算,新能创投此次交易共套现20034万元。
新能创投入股皖能电力始于2002年5月,公司当时以每股2.50元的价格受让了安徽省投资集团持有的4759万皖能电力法人股,耗资1.19亿元,就在2008年,新能创投还于今年3月再度受让了安徽省电力公司持有皖能电力的1100万股股份。但在长线投资六年零7个月后,新能创投最终还是决定减持套现。
无独有偶,就在新能创投减持后一天,常铝股份和云海金属也遭到了创投公司的减持。
数据显示,常铝股份和云海金属在12月24日的大宗交易中分别成交了740万股和825.76万股,涉及金额分别为4662万元及7307.98万元。纵观这两家公司的股东持股情况,大宗交易前所持上市流通股数额高于上述成交量的股东均为创投公司。其中,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新创投)持有常铝股份1836万股限售解禁股,同时,中新创投还与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分别持有的1636.866万股云海金属股份在今年11月也获得上市流通,两家公司由此均有可能成为减持云海金属的“始作俑者”。
分析人士表示,创投公司通过出售上市公司股份获取收益实属正常,但不同上市公司的几家创投股东在一周内集中减持“离场”,却很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