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特别报道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公司重组须
    切实保护异议股东权益
    房价现在为什么应该下跌
    俄乌“斗气” 欧洲挨冻
    危机次年,我们拿什么画 “V”字
    另眼看罗斯福新政
    消费券政策不妨一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另眼看罗斯福新政
    2009年01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小林
      ⊙倪小林

      

      假如罗斯福在世……他会怎么做?据说一个阶段以来罗斯福新政已成网络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时隔70多年之后,罗斯福应对当年危机的办法,被各国翻版仿效,虽然经济学界对此颇多微词,可危机来势汹汹,现有的办法不能解渴,人们只能从历史借鉴可行之举。罗斯福新政已成危机时期的心灵抚慰剂了。

      这不奇怪,因为迄今全球最成功解救经济危机的就是“罗斯福新政”。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全球联手救市之后,不少人开始质疑拯救危机的办法,有些言论很与当年危机过去之后有人责难罗斯福开错药方差不多,认为政府下如此重的药,市场会失灵的。此刻,笔者以为看罗斯福新政,先要看看究竟此时此景和彼时彼景到底有何相干。

      认识历史事件的意义,必定要还原当时情景。1929年10月美国股市从最高点位突然下跌不止,时间长达4年之久。伴随这场股灾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当年股指最高时,美国市场物品充足,危机来临之初无人消受的产品堆积如山。4年之后,情形大为改变,企业停产,银行流动性板结,经济几乎停止,美国人连最基本的生活物品都短缺了。也就是说,当危机不能自动停止时,再富足的国家,在短短几年内也可能成为赤贫。这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问题是,假如把罗斯福放在21世纪的今天,他会推出如此重磅的新政吗?会有凯恩斯主义成为正统主流经济学的可能吗?不可能。眼下次贷危机仅仅还只有一两年时间,此刻美国的企业还没有到完全无法生产的地步,美国的社会福利能够维持社会基本运转,远没有到大多数人无法生活下去的地步。诸多与上世纪不同的因素,即使罗斯福在世来处理这场危机,也不会下当年那么重的药。

      这正是要另眼看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原因,人类战胜危机是从不知到知之不多,然后到知之甚多循序渐进积累方法的,正因为有了罗斯福新政的参照,才有了今天各国拯救危机提前下药的可能,如果没有罗斯福的当年之举,这场金融危机的灾难,必然会延续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会逆转。

      不过,如果我们只看到罗斯福新政抑制萧条的意义,还轻看了历史。这次各国政府解救金融危机的办法,形式上的确很像当年的罗斯福新政:加大国家信用为银行担保、加大财政投入,发行国债,提振消费信心等等。但是,请注意,罗斯福新政的成功,除去经济手段还要重点关注他的改革理念。后人将他的新政称谓“复兴、救济、改革”,而恰恰是改革了社会不合理的结构,对于普通人的权益实行更多的保护,新政才真正得到美国社会的认可,最终提振了经济,恢复了信心。

      眼下对“新政”也有不少新评价,新政最后没有解决投入巨大和国家干预后的滞涨和垄断问题,是持否定意向者的主要论据。不过,笔者始终以为,解决危机和稳定发展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把萧条经济学改为萧条危机经济学,恐怕更适应现代社会之需。罗斯福敢于向危机宣战,敢于在困境下改革才是他留给世界的真正财富。多一些对市场的敬畏没有错,如果忽略了对危机危害的关照,经济学自身不也就成瘸腿科学了?当代经济学家有幸近观这场危机,当然也该担负起变革理论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