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栏作者,现居广州
张华荣是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陈索斌是青岛金王集团董事长,前者被称为“女鞋教父”,后者是“蜡烛大王”,虽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但在整个中国企业界,张、陈二人并非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然而,他们却是此轮金融海啸中最幸运企业家中的两位。
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张华荣突然接到通知,说温总理要来他执掌的华坚集团参观。他赶紧换了一身很酷的行头,向总理汇报企业经营思路和状况。温总理听后说:“发展、转型、升级,这是六字真言……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就是要靠这六个字。”张华荣又不失时机地介绍他主办过一届的“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温总理又说:“这个论坛办得好,要继续办下去,第二届鞋业论坛还在这里办(厚街),要办得更好。”
华坚集团是一个外向型的企业,去年夏天笔者与张华荣先生就华坚的战略有过一次长聊,他虽然对度过眼前这场全球性危机充满信心,但放语之间仍难免流露出一丝担忧。彼时他对第二届鞋业发展论坛能否于10月顺利举行怀有一丝不安;要知道,有他的规划中,这个鞋业发展论坛承载着“伟大的使命”,即在这一论坛的平台上攒大戏、唱主角,为正在筹建中的“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广纳资源。这个总部基地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包括采购、研发、品牌、人才等十大生活和产业服务中心,气势恢弘。
张华荣怎么也没想到,温总理会来到华坚。那两句鼓励的话语,让他备受鼓舞,同时也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力,推动华坚集团站在了全球鞋业界的聚光灯下。而更出乎他预料的是,10月的第二届鞋业论坛,高朋满座,热闹非凡,让他当初的担心一扫而光,龙永图发来祝福辞,世界鞋业界的一些巨头及官员也慕名而来;论坛闭幕前,诸多机构、银行、高校,以及政府机构都踊跃与“世界鞋业总部基地”项目战略联盟签了约,张华荣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陈索斌“邂逅”温总理则是在2009年元旦期间,温总理到青岛调研,青岛金王是调研企业之一。与华坚集团相似的是,金王集团的蜡烛逾九成是出口海外的。在此之前,陈索斌为应对金融危机,已着手加大内销市场的开发力度。温总理视察金王集团时,陈索斌将一个蜡烛新品送给总理,开心地说:“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送给您这个蜡烛。您消费一下、体验一下,带头拉动一下内需。”总理离开时,勉励道:“小蜡烛能做大文章…让中国蜡烛照耀世界。”几天后的1月5日,2009年的第一个交易日,青岛金王的股票以涨停价开盘,甚是高亢。
与一位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半严肃半玩笑地说,相比之下,还是南方商人手笔大,不过,陈索斌完全可以学习张华荣“好榜样”,承办“世界蜡烛发展论坛”,并在青岛申报一个“世界蜡烛产业基地”之类的项目。“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啊。”朋友说。
以商业的角度看,此话不糙,何况山东半岛在制造业集群和全球资源整合上逊色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如此也是一次补课的机会。不过,从总理调研企业“过冬术”的原生性意义上讲,则是另一个话题,那便是,在中央高官视察和寄语代表性企业后,地方政府能否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由点到面,引导这种效应。大手笔建产业基地的想法和做法很有魄力,但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最终受益的只是规模企业等强势群体,那些本来最需要得到点拨和引导的中小企业反而被迫出局。
关注珠三角的人士或许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形,当地方政府协助某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画个圆圈,以“升级”的名号大搞产业园或是品牌孵化园等大项目时,一些囊中羞涩、进不了这个圆圈的中小企业很是头疼,不过他们很快想了个很聪明的办法,那就是在圆圈外,租赁或建造起厂房来,这种“借光”方式和现象颇具反讽意味,令人深思。
笔者这么说,并不是反对陈索斌和张华荣们“画圈”(不知道陈索濒现在有无萌生画圈的想法),而是在提醒正视老生常谈的话题:“有形之手”虽不可能把一碗水端平,但也该尽力避免多数企业最终落得画饼充饥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