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1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打破救市幻想 各地“两会”逼房企“放下身段”
    2008没被套的,
    2009还得当心!
    75%受访者
    支持上海市政府“救量不救价”
    土地价值缩水 开发商利润遭稀释
    投资风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土地价值缩水 开发商利润遭稀释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活动策划:本报记者 李和裕
      第一演播室

      中国证券网

      活动策划:本报记者 李和裕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和裕

      整理:本报记者 李和裕

      嘉宾:瑞银亚洲房地产研究部联席主席 王震宇

      土地压顶,房企弯腰。尽管随着楼市风向的转变,开发商已经开始正视此前高价拿地、大肆囤地的风险,但如今土地价值的缩水已经对他们的利润造成冲击。

      

      今年不是“买地年”

      主持人:去年土地流拍严重,您认为今年房地产企业对土地的态度会否改变?

      王震宇:其实土地流拍是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供应,一个是需求。从接下来的土地需求而言,现在房地产企业的胃口是大大降低,可能降了七八成以上,因为过去两年不少企业大肆买地,已经囤积了不少。同时,今年开发商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比如说看土地储备,够未来两三年开发的话还比较合适,而那些囤了十年八年的地的,资金压力显而易见。今年对开发商来说都是“卖货年”而不是“买地年”,未来拿现金才是最主要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土地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就算地方政府能够很快降低土地价格,房企也未必有这个出手能力。能够买地的,可能是那些手持净现金的企业,比如大部分香港房企,他们负债率才百分之十几,而内地房企可能高达百分之八十,对于后者,基本上未来一年就是“疗伤”,把自己的资产负债重整,做到健康水平,再去买地。也可能有一些全国性的、向来不是过度扩张的内地房企还有继续买地的能力,除此之外,过去那些为了上市扩充土地储备的买家,今年基本上不会出现。

      

      土地风险逐渐爆发

      主持人: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角度考虑,如何对待土地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王震宇:市场上所沉淀的土地约近10亿平方米,其中凡是于2007年购入的土地大都因为价格过高而存在风险。如果依照2006年的土地成本和房地产上市公司2007年购入土地的价值进行评估,多数公司都需要进行规模不小的土地存货减计。根据我们的评估,在雅居乐、碧桂园、中国海外、绿城、合生创展、世茂房地产、SOHO中国、合景泰富、富力地产9家内房股中,2007年所获土地的存货减计量将达到403亿元人民币。

      对于土地存货减计量相对较高的公司而言,为了今后两年的利润增长空间,建议有能力的最好进行一些减值拨备。至于提取多少拨备,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实际上很多土地买下来后,还要看未来实际成型的产品,产品是高价还是低价,所以这方面有很多主观因素,还要看企业对于未来的展望和预期。如果房价继续下调,土地拨备的情况可能更常见。

      

      两成利润视乎合理

      主持人:那您对今年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何预期?

      王震宇:现在大部分房企比较现实,会下调盈利预期。如果要问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我想最终会稳定在大概两成毛利左右。未来的走势就是大部分开发商利润率会继续走低,直到趋向于大概这个水平,这也才是市场可以接受、觉得合理的一个水平。我们也对一些内房股作了调查和预测,利润下降三成以上的很普遍,今年的销售盈利则可能呈现分化加剧的局面。从内房股的角度看,整体市盈率从去年年初的24倍左右跌到最低才5倍,然后反弹到目前大约9倍,未来我们预测大概会在8到12倍之间,因为盈利的增长不会太乐观。

      从宏观方面来看,大部分上市房企问题不大,但是有些二线房企或正在准备上市又买了很多高价土地的房企,今年没有大量的资金,可能他们的风险最大;再就是比较小的房企,因为各种关系,他们可能只持有一两块地,管理比较保守,基本上也没有资金压力。所以,这次风险最大的反倒是中型房企,未必是大型的,因为他们大到足以影响银行的借贷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