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西藏区域报道
  • 10:西藏区域报道
  • 11:西藏区域报道
  • 12:西藏区域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2009 3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上海车展:经济寒冬下众车企生存状况之投影
    零部件企业缺席者众多
    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王侠:上海车展
    无意争全球第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零部件企业缺席者众多
    2009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金融危机中,哪一类的汽车企业伤得最深?看看上海国际汽车展就知道了。与整车相比,此次零部件企业参加上海国际汽车展的热情明显较低。

      

      国际轮胎巨头普遍缺席

      轮胎业是当仁不让受到重挫的行业。在本次上海国际汽车展上,我们将很难再看到带有米其林标志的米其林拉杆箱招摇过市,因为这个历年来毫不吝啬赞助上海国际汽车展的轮胎巨头,选择了不参展。向来不参加国内汽车展的固特异公司仍不出席本次车展。在全球排得上号的轮胎巨头中,仍然表示要参加上海国际汽车展的似乎只有普利斯通轮胎公司,其参展面积近200平方米。

      这一切源于全球汽车需求的下降和轮胎业利润的下降。2008年,米其林轮胎的销量下降2.9%;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米其林的利润猛降53.8%。

      轮胎巨头普遍预期不景气的局面仍将延续。普利斯通轮胎公司悲观地预计,2009年其销售收入将同比下降22%,利润急跌71%。大量裁员减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成为轮胎企业自救命的法宝。固特异轮胎公司在北美的轮胎生产计划将缩减50%,2009年最终可能减产1700万套轮胎。

      

      美系零部件车企冷对车展

      今年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汽车零部件巨头将少于去年。目前仅博世集团、马勒公司宣布参展,但马勒公司的参展规模已经大幅缩减。德尔福公司、加拿大的麦格纳国际公司、阿文美驰公司、美国轮轴制造公司、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和天合汽车集团已经明确表示将缺席此次车展。

      这些缩减开支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为美系企业,或其主要的整车客户为美国整车公司。这主要是源于美系整车销量大幅下滑,因此零部件供应商的收入和利润也锐减。

      德尔福公司相关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前几年,德尔福公司一直参加国内的汽车展,但目前经济形势不佳,德尔福公司调整了市场策略,缩减了市场和广告开支,将有限的钱花在对直接客户的推广上。以后如果经济回暖,德尔福公司希望还能重返国内车展。”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指出,“跨国零部件巨头们冷淡对待车展也很正常。首先,在五大国际汽车展上,零部件参展的就较少。毕竟,大型的汽车展直接面对整车消费者,而零部件企业的受众是专业人士,本来参加这类车展的效果就不如以技术交流为炷的零部件展。其次,金融危机之后,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的冲击大于整车企业,原来财大气粗的零部件企业这时需要开始慎重评估参展的价值。与其花40多万元参展,不如参加几次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展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