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大全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4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亚洲外汇储备基金:从自救到变革的力量
    不要忽视股市振兴
    对经济复苏积极影响
    区域合作: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生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要忽视股市振兴对经济复苏积极影响
    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乐嘉春
      ⊙乐嘉春

      

      日前,拜读了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股市将引领经济复苏》(Equities show us the way to a recovery)。文中观点认为,股市复苏,会透过财富效应的产生,促进支出和GDP,股市复苏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不亚于任何的财政刺激方案。格氏对股市复苏刺激经济的大胆立言,恰恰体现了这位经济学大师的真知灼见。对此,笔者也深有感触。

      早在1999年,笔者曾在上海证券报头版写过一篇短文《提升股市景气度以刺激经济--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在需求是构成本轮行情的基础》(1999年5月26日),文中的主要观点就是主张“通过启动股市来启动中国经济”。此文一发表,在投资界就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争议之一是启动股市能启动经济吗?争议之二是当时投资界对财富效应刺激消费的作用普遍持怀疑态度。

      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今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中国净出口出现了大幅下降,刺激经济的重任落到了扩大内需上。当时笔者建议,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辅之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即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宽松货币政策)。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尽管对刺激消费需求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但对刺激投资需求的效果却相当显著。

      通过分析财富效应对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有积极影响,进而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产生作用,笔者在当时提出了提升股市景气度可以刺激经济的核心观点。

      根据诺奖得主托宾的研究显示,股票价格与投资支出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当股票价格上升时,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地发行股票或新增投资,个人也会增加其投资,结果是会增加投资支出。因而,股票复苏会对投资需求增加产生明显的影响,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将刺激投资需求增长。

      另一诺奖得主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为将财富和劳动收入(或言工资性收入)纳入到消费函数中提供了可信服的理由,特别是提供了股票市场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的渠道。当股票价格上涨(股票市场繁荣)时,就会增加财富,从而会趋于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反之则反是。

      从这个角度分析,透过财富效应,股市复苏确实可以对中国刺激投资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这一内在需求--扩大内需,可以部分地解释当时 “5.19” 行情之所以会产生的内在动力及其原因。但当年人们似乎对财富效应刺激经济缺乏深入的认识。

      眼下,格林斯潘重提这一话题--股市复苏可以起到复苏经济的作用,确实体现了格氏的过人之处,即他对美国经济的深刻理解、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的本质洞察。

      由于消费购买要占到美国总需求的60%以上,低储蓄率使得美国的消费需求增长严重依赖于信贷支持,而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只需将庞大的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和消费需求。但是,金融危机冻结了美国的信贷市场,即冻结了影响美国消费需求增长的信贷支持,从而对美国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解冻美国的信贷市场,恢复放贷,已成为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解锁之一。在此背景下,股票的温和复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值,而且还可为企业再融资创造新的机会。这样,透过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可以达到重新开启被冻结的信贷市场的目标。同时,股市复苏所产生的财富效应,既可增加企业新投资的购买能力,对个人的消费支出又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格林斯潘有理由相信,透过股市的复苏,哪怕是温和的复苏,也可以恢复或重启美国乃至全球被冻结的信贷市场,对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恢复性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最终会引导经济走向复苏之途。

      格氏更为大胆的假定是,认为股市复苏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不亚于任何的财政刺激方案。这一观点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也将改变我们对股市影响宏观经济走向的传统看法,使得我们在短期内更加重视股市的复苏对经济复苏的巨大影响。

      以此观察今日中国股市,当下A股市场之所以会趋于活跃,可能就是与我们对股市复苏将刺激经济的相关预期有关,尽管我们不愿承认,但现实会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股市复苏的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