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开发强调控股 单片投入要有利可图
⊙本报记者 温婷
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注定了“海上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新组建的上海电影集团,整合集中了电影策划、制作、发行等多方面优势资源,正在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这也是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矢志不渝的事业。
记者:站在上影集团这样的高度,你对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和市场的发展肯定有特别切身的体会,可否给我们评述一下整个电影产业如今的发展状态?
任仲伦:中国的电影产业政策还是比较完整的。随着制片业的放开,从05年开始,我国的电影产量就逐年上升,2008年更达到408部的量产。与此同时,我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也是逐年增长的,这一方面得益于观众观影热情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得益于电影院线数量的增长,增速约达1.5个厅/天。此外,中国大陆广阔的电影市场也吸引了香港、台湾创作力量的汇聚,以及资本的三水汇流,这对我们的华语电影产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记者: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像上影这样的大集团,在产业链上下游有着民营资本无法企及的优势,那么对于自身的制作、发行和营销团队,在收入的分配上是怎样一个情形?是否会有矛盾?
任仲伦:对于包括制片、发行、营销在内的集团各下层市场主体,我们要求他们自主承担市场责任,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收入和利润的分配。大致情况是遵循50%给影院,40%给制片方,10%给发行公司的收入分配规律。电影产业大致都遵循这样一个分配情况。
记者:上影也拥有自己的院线资源,除了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票仓外,还有哪些地区院线机遇是上影着重关注的?
任仲伦:上影共拥有110家影院,除上海外还分布在12个省市区,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票仓是“兵家必争之地”外;二类城市,如一些重要的省会城市,电影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这方面我们要早入场,会对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记者:在融资方面,与以前相比,我们看到中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正趋于规范透明,可否就目前影片的融资方式作个总结?
任仲伦:目前影片的融资方式概括说来有三种:一是电影公司相互之间的合作,二是业外资本——包括媒体等其他相关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银行或文化基金会提供的直接投资或无息贷款。我认为电影产业的利润稳定、操作规范等优势正逐渐得到投资者的认同,银行贷款和保险抵押将是未来几年一个主要的趋势。
记者:那么在吸引了外来资本之后,电影集团是否必须要在某些环节加强控股,确立主导优势?
任仲伦:这个要区别对待。对于我们自主开发的主导电影,在重要的制片、创作环节,我们会强调控股;而对于单片投入,我们就要通过判断是否有利可图,来决定投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