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备战创业板 各地高新园区各显神通
    创业板需要优质保荐机构“护航”
    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将更畅通
    中小企业创造我国六成GDP
    创业板监管应侧重于增强透明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小企业创造我国六成GDP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先妮 彭友 黄金滔
      ⊙本报记者 朱先妮 彭友 黄金滔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下的韩国借开设科斯达克市场带动创新热潮,进而成功实现经济的转型。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创业板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有近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使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今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曾表示:“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安排群众生活和劳动就业的主力,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然而,一直以来,融资瓶颈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据统计,自199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全国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一路下滑,从之前的7.5%下降到2008的近3.8%。虽然2009年以来,银行的信贷投放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是,大部分贷款还是投向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政府支持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仍未有效解决。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陆岷峰在对1000户小企业调查后发现,有至少95%的中小企业难以符合现行贷款要素的制度要求。现行制度在35个贷款要素上做了具体的限制性要求,而“被拒”的小企业中在至少25个要素方面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然而,这些被银行拒绝的小企业中,有三至四成是“被埋藏的黄金”,如果对其予以资金支持,未来将会有比较好的成长性,称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信贷客户。

      现在,上述问题将得到解决。一位资深券商人士指出:“创业板启动在即,将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构建金融支持体系起到关键作用。”

      

      高新企业蓄势待发

      近三十年来,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以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经济群体迅速崛起。作为“孵化器”的纳斯达克,只用了30年的时间,交易规模就超过了拥有200年历史的纽约证交所。

      专家指出,没有纳斯达克,美国几乎不可能出现上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综观海外市场,创业板通过其独特的市场化发现与筛选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培育和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市场、韩国科斯达克市场的成功,成为全球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样具备了厚积薄发的能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2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0%。单看深圳,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了创纪录的8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占全市GDP的32.4%,产值规模稳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开设创业板也是现实的需求。我国未上市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少,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众多。深交所曾会同科技部和各地政府,对全国中小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发现,我国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中小企业板设立五年多来,仅有270多家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远不能满足大量充满活力、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拓展资本市场的服务空间,仍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