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特别报道
  • B3:特别报道
  • B4:上市公司
  • B5:公司调查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公司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2009 4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中国再发强音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关注重点
    世界银行和IMF春季会议
    取得三大成果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增加厦门证券
    有限公司为旗下开放式基金代销机构的公告
    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通过瑞银证券网上交易系统申购兴业
    趋势基金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泰达荷银货币市场基金关于
    “五一”假期前暂停申购及转换入业务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世界银行和IMF春季会议取得三大成果
    2009年04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26日在华盛顿闭幕。此次会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会议集中商讨了应对危机和支持增长、稳定金融市场和改革金融体系等当前重大问题,并就如何落实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所达成的共识进一步交流情况和协调立场,会议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果。

      

      成果之一:认清了形势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经济数据看,形势出现一些逐渐趋于稳定的信号,特别是在伦敦金融峰会以后,市场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但据IMF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并且由于此次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同步下行相结合的特点,危机过后的复苏也将是很缓慢的。

      该组织指出,经济的增长前景依然很不确定,这主要是由于银行部门仍被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困扰,金融体系仍处于重压之下;金融局势紧张与经济活动疲软之间的恶性循环尚未打破。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发出警告:国际金融危机正危害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贫困人口因经济衰退而急剧增加,金融危机有可能演变成人类和发展的危机。

      鉴于这种种情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春季会议上都强调:危机远未过去,解决危机需要更多的努力。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四国集团指出,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的风险还相当大;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警告:现在作出已经接近走出危机的结论是错误的。

      

      成果之二:就应对措施扩大了共识

      IMF总裁卡恩在介绍会议成果时说,与会者在怎样应对危机的问题上已经不再有大的分歧。据他介绍,会议就放松财政以刺激经济和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

      在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的问题上,原来的主要分歧在于各国究竟应该投入多大的财政力量。美国主张只管需要与否,不论数额大小。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则主张等等看,要视最初投入的效果如何再作决定。

      从春季会议后发表的公报看,与会者承诺采取进一步的必要行动来确保经济复苏,其中就包括持续加大必要的财政扩张规模以刺激经济复苏。但同时,与会者也强调,财政刺激措施要在可信的财政框架内实施,以确保长期财政可持续性。这表明,会议不支持只顾眼前而不计长期后果的财政政策。

      关于银行部门问题,IMF早就指出,在银行受不良资产拖累而限制放贷的情况下,经济复苏就可能不会出现。卡恩25日又强调,经济的最终复苏“严重依赖于”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

      在这个方面,美国走过一段弯路。布什政府以清理银行不良资产为由获得国会批准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随后却改变了救市思路,将主要资金用在了购买金融机构股权以及救助美国国际集团和汽车制造商。到今年2月,奥巴马政府宣布新的金融救助计划,又回过头来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目前,对大银行的“压力测试”工作已有了初步结果,也就是说,美国已经着手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不过,银行部门面临的问题不容低估。据IMF估计,从金融危机爆发到2010年,源于美国贷款和证券的损失额将高达2.7万亿美元,比半年前估计的数额翻了一倍;如果把源于其他成熟市场的损失也计入在内,那损失额将达到4.1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将由银行承担。这不仅表明帮助银行清理不良资产的紧迫性,也显示了这个任务的艰巨性。

      会议还指出,要设计可信的退出方案,保证当危机平息的时候,政府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和干预措施得以有序退出。

      

      成果之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展中国家意愿

      为解决IMF可用资金不足的问题,伦敦金融峰会同意将IMF可用资金从现有的2500亿美元扩大到7500亿美元,即增加5000亿美元。

      通过增资来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其作为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独特作用,是国际社会为解决当前危机协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具体以何种方式增资,各方意见存在差异。美国主张扩大IMF原有的“新贷款安排”,由成员国向该组织提供贷款;发展中国家则主张,IMF短期内通过发行债券来解决当前的资金困难,较长期内则通过全面增加份额的方式来永久性地解决可用资金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主张源于两个考虑:一是如何在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发行的债券安全性较高,因而受到购买者的认同。

      二是如何防止在“新贷款安排”扩大之后,IMF的份额改革进程受到阻碍。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强烈呼吁改变目前由欧美国家控制IMF和世界银行的不合理状况,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和投票权,使之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称。而一旦“新贷款安排”被大幅扩大,发达国家在危机消退之后便有可能以可用资金充足为由,阻碍份额改革,阻止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从会议结果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反映。卡恩在会后宣布,IMF将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用于帮助需要救援的国家。会议公报也明确表示,“新贷款安排”是IMF可用资金的重要支撑,但不是份额增加的替代品。

      公报同时敦促在2011年1月前完成IMF新一轮份额审议,并表示,这次审议的结果应该是增加有活力的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比重。此外,公报还敦促立即执行IMF2008年关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的一揽子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只能说明,发展中国家此次预防了可能出现的用“新贷款安排”替代份额增加的做法,维护了今后继续通过份额改革扩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可能性,而并不代表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的诉求已经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认可和体现。

      从这个结果也不难看出,从根本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货币体系、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让发达国家放弃部分已有权力和既得利益,使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肯定和体现,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