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信息披露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广告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2009 4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证券研究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蹊跷的“猪流感”与
    “三点法”拉动内需
    三大商品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蹊跷的“猪流感”与“三点法”拉动内需
    2009年04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是巧合,还是别有原因?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除的关键时刻,“猪流感”疫情又来了。

      为防止疫情蔓延,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将大流感警戒等级由三级提升为四级。四级是什么意思?据介绍,四级警戒,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可以向相关国家提出旅行与贸易限制、甚至关闭边境的建议,以供其政府决定是否遵照执行。

      很明显,“猪流感”的蔓延,将大大增加全球人流、物流的阻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像中国这样外需依存度偏高的新兴经济体怎么办?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看,要稳住既有的外贸盘子已经很不错了,再要通过扩大出口来提高GDP增幅,几乎是难上加难。

      在当前国际形势十分诡谲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在外需而在内需。从战略上调整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及时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的依赖路径,在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采用“三点法”来拉动民间投资与消费,已是迫不得已的必然选择。

      那么,何为“三点法”?所谓“三点法”,是指综合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股力量,来增加就业、刺激民间投资与最终消费,以此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思考方式与工作方法。也就是把就业、投资、消费的着眼点,放在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项目上。更通俗地讲,就是采取政府出点钱,企业让点利,老百姓也投一点钱的办法,来启动民间投资与消费,以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举例来说,房地产业是与内需高度相关的行业。现在,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关注,更多的停留在增量房的建设与房价上。由于该行业前几年一直呈“野蛮生长”状态,遗留了很多问题,加之其产业链长,吸纳的就业量大,因此,社会各方现在对它是又爱又恨。而整个行业呈胶着状态,则明显拖累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说,在房地产问题上,笼罩着太多的迷思。

      其实,除了增量外,对存量房的改造,也是一个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巨大市场。比如,采用政府出一点,企业让一点,老百姓投一点的办法,对居民楼的水、电、气进行改造,对节能型玻璃窗与节水型卫生设施的普及等,都是使用建材多、价值量大的民生工程。前两年,上海的“平改坡”、南京的节能窗、天津的卫生设施改建等,都是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带动企业与居民更多投入的“三得利”工程,是激发潜在投资与消费的宝贵尝试。

      又比如,现在大约有20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这对中国社会来讲,实在是一种非常可惜的浪费。因为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上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还没有奢侈到可以浪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程度。现在的大学生,不管学什么专业,不管专业水平如何,是不是实用,大概都有两个本事,一是对电脑及相关硬件设施的应用,二是对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了解。

      基于这两点,加上各自所学的专业,在改善社会服务、提高商业效率与完善现代物流等方面,大学生完全有用武之地。如果也采用政府支持一点,企业辅助一点,学生参与一点的“三点法”,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构建更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更长的商业产业链,那么,不仅会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效率与商业服务水平。这实在是一件既利当前,又利将来的好事。

      在用“三点法”来以小博大,激发民间投资与消费方面,各地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探索。比如,发放旅游消费券、代币券、购物券等,就是很流行的做法。尽管各地说法不一,做法不同,但有一点是明显的,这就是财政出一点,企业让一点,老百姓在消费的时候再出一点,以此来激活需求、拉高人气,这样不仅可以保全并创造就业岗位,而且也会增加税收,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那么,“三点法”仅仅是救急的招数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方面,这固然与外部需求形势日益恶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近期实施的刺激政策,在改善就业与带动民间投资与消费方面效果不彰有很大关系。据统计,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4.5万亿元,同期,人民币各项存款中,居民户的存款却同比多增1.06万亿元,企业同比多增2.15万亿元。另外,今年头两个月全国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减少21万人。这些数据表明,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可能产生的是挤出效应,而不是杠杆效应。

      由此来看,用“三点法”来拉动民间投资与最终消费,不仅是救急之举,也是有效发挥政府投入杠杆效应的互补性选择。惟有如此,才能把能量巨大的国内需求带动起来,使内需成为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