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5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机构持股过半
    能说明市场成熟吗?
    当前货币政策着力点:防通缩也防通胀
    注意通货紧缩也是货币现象
    奥巴马这步险棋胜算概率太小
    两大前提让统计数字更能取信于民
    如此肥水不能外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货币政策着力点:防通缩也防通胀
    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只是存在一定通缩压力,通缩并未成为现实。但着眼将来,货币政策应着力加强对通缩与通胀的齐抓共防,而“防通缩”应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在解决各自经济、金融问题时,既要与欧美加强政策协调,也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实情,增强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王 勇

      一季度经济数据加之4 月全国PMI 为53.5%,连续第5 个月保持回升态势,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有企稳回暖迹象。但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而且4月预计依然双负格局,则被国内一些学者视作是判断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对此深表担忧。不过,笔者认为,从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只是存在一定的通缩压力,不可能成为通缩现实。着眼将来,货币政策应着力加强对通缩与通胀的齐抓共防。

      针对2008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两易基调,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然后又以“保增长”为主。短短的一年时间,政策的走向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可以说,去年的这段经历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借鉴,面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可能的演变,我们尤其需要冷静观察,深长思之,切勿根据一时经济的情况,就对全年的经济走势以及政策走向急着下结论。

      笔者判断,我国当前的状况是通缩与通胀压力并存。

      在经济学上,通缩一般是指物价以及信贷、货币供应量连续6个月下降,并伴随着经济衰退。如果单从CPI来说,我国CPI环比已连续8个月低于历史正常水平,这好像暗示了我国已出现通缩迹象。然而今年前两个月,虽然PPI均呈环比负增长,但CPI均环比正增长0.9%。这实际表明,我国当前只是存在一定的通缩压力而不是通缩。

      从信贷投放以及M2的走势看,从2008年11月至今年3月,我国新增信贷投放分别为0.47万亿、0.77万亿、1.62万亿、1.07万亿和1.89万亿,信贷投放连续几个月呈现出大幅攀升势头。就货币供给情况而言,2008年11月份至今年3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分别为 14.8%、17.82%、18.79%、20.48%和25.51%,表明当前的通缩压力在减小。

      再看外贸进出口情况。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下降幅度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按平均工作日水平计算,3月进出口总值比2月大幅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这些指标表明,3月我国对外贸易也开始出现好转迹象。

      当前,笔者比较担心的情况是,二季度以后,如果信贷继续高增长可能会加重流动性过剩。尽管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已表示,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尽管笔者也曾经提过,在特殊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可以进行适度的信贷超调。但在今年前三个月就已完成全年信贷投放计划的90%还多的情况下,未来9个月即便是能够保持3月水平的四分之一,则今年整体的信贷增长突破8万亿就已确定无疑。信贷投放的增加,必须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否则,随着商业银行体系创造的货币增加,很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流动性过剩,进而催生通胀。

      基于上述判断,笔者以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致力于对通缩与通胀的双防。国内外实践表明,通缩可怕,通胀更可怕。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致力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首先,“防通缩”应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要启动内需,先治理通缩,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抓紧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尽快下达新增中央投资中“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出台鼓励兼并重组特别是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增加并购贷款发放,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其次,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央行和银监会3月底联合发布了关于信贷结构调整的十条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信贷资金,促其及时落实到位,并通过创新融资形式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银监会要督促商业银行加强精细管理,越是在关键时期,就越是要进一步强化贷款“三查”,特别是注意了解、跟踪客户的变化,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央行必须全面监测、科学分析和预测经济金融运行状况,防止可能出现因信贷投放失控而造成将来的通胀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增强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次,坚决避免零利率政策。毕竟,我国经济并没有遭受像美国金融危机那样的沉重打击,而且总的来看,金融市场还比较稳定有序,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恰遇美国金融危机,这是一种巧合。所以,在解决各自经济、金融问题时,中国与欧美一方面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另一方面,也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实情的同时,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有效的金融调控措施,创造币值稳定的良好环境。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但眼下经营或财务有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要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当作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渠道和机遇,有效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和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