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东部地区要多久
    才能走出经济“寒冬”
    发展船舶金融保险产业
    寻找“流失”的外汇资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展船舶金融保险产业
    2009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郁佳敏

      ——促进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

      ⊙郁佳敏

      

      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成为国家战略,是本世纪初上海提出“四个中心”建设后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上海在取得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后,仍然需要清醒认识到与其他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差距和不足。

      今年3月,英国伦敦市政府委托民调中心发布了最新国际金融中心评比结果,伦敦市再次夺魁,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排名二至四位。上海名列第35,与去年相比,名次下滑1名。纵观国际金融中心排名榜单,不难发现前四名的城市无一不是港口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

      再看同样是港口城市的上海,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82亿吨,同比增长3.6%,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7.1%,仍位列世界第二,是继2007年首次超过中国香港后连续2年保持第二。随着洋山港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初具雏形。但是上海在金融服务软实力上,和伦敦、纽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依托我国制造业贸易大国发展态势,以服务船舶工业为抓手,发展船舶金融保险产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首先,发展船舶(海上)保险产业,建设国际船舶保险(再保险)交易中心。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曾经的繁荣已经成为历史故事,但是伦敦劳埃德保险合作社(Lloyd's)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海上保险的中心,几百年来未曾丝毫动摇。纵观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道路,不难发现其诞生的土壤是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制造业和海外贸易,凭借服务海外贸易,伦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保险中心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和海外贸易大国,和当初英国工业革命有其相似之处,造船业和航运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上海具备了建立国际海上保险中心的土壤。但是,我国目前在船舶财产(工程)保险的承保能力比较薄弱,保赔保险几乎是空白,在船舶(海上)特殊保险产品创新上也乏善可陈。因此,建设上海海上船舶保险中心,建议组建海上再保险市场,扩大船舶能力;开展船舶保赔保险;创新海上保险产品,例如租家责任保险、租期损失保险,法律抗辩保险等;海上保险经纪和交易市场建设。海上保险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将对推动和促进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船舶制造和航运业发展。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利用船舶和航运经济周期,在船舶行业不景气时,低价投资购入或建造船舶,在船舶航运繁荣期,出售或租出船舶获取利润。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中国造船工业,航运业提供大量的发展资金,为船舶和航运企业平抑经济周期风险,进行有限的风险管理。从而在金融服务上确保我国成为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国、强国,也促进了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此外,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吸收民营资本,譬如可以开放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入船舶投资基金,或者是国家的外汇储备,实现资金的安全有效增值,让全民共享中国船舶航运产业发展的成果。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船舶订单延期和取消屡有发生,船舶航运不景气,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这正是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良好契机。一方面,可以为船舶企业(尤其是长三角民营的中小造船企业)注入资金以渡难关,确保其正常生产和发展,成为船舶工业航运企业的避风港;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金融危机下国家外汇储备、社保和保险基金的资产缩水问题,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当然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新的服务增长点。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