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91天正回购缺席 公开市场再度微调转向宽松
    央行报告为五月债市定位
    4月银行连续逆市加仓 基金果断抛债
    三大因素
    逼出强势美元政策
    信用债阶段性投资价值显现
    “09豫投债”11日在沪上市
    “09绍水务”公司债11日上市
    今日发行三只地方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报告为五月债市定位
    2009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浩子
      ⊙浩子

      

      央行于6日对外公布了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纵览报告后可以总结出当前央行落实货币政策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矛盾,其一是流动性充裕与信贷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其二是短暂通缩与通胀反弹之间的矛盾。通过解析这两个矛盾,我们可以为5月份国内债市的走势做出大胆的推测——“跌不深、涨不动”。

      “跌不深”是由第一种矛盾所产生。央行在下阶段的货币政策中已经明确指出,要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说明债市“不差钱”现象依旧延续。不过央行再次强调了优化信贷结构的决心,具体措施就是引导信贷投向“三农”、民生类信贷、房地产、中小企业、产业转移等领域,而这些领域恰好是经济危机下行业风险最不确定的领域或是综合回报率较低的领域,银行缺乏进入这些领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这种能动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这个空档期,银行体系的资金会继续大量涌入债市,成为支撑债市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债市也不必为近期一级市场发行量骤增所担心,特别是国债和信用债发行量数倍增加,背后的含义就是一季度信贷增速远超出预期。对于国债,财政部已经意识到如果再不加速发行,那么全年国债发行指标会成为一种负担,因为所有大型项目融资已经被银行信贷所垄断;对于信用债,大型企业发债已经成为减少财务费用的理财工具,而不是融资工具,被信用债挤压出的信贷资金最后还会流入债市,所以债市“跌不深”。

      “涨不动”则由第二种矛盾所引发。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点阐述了通缩的界定,言下之意就是不认同宏观经济已经进入通缩的言论,强调当前CPI持续负数只是受到翘尾因素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了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全球性通胀抬头的隐患,也暗示了债券价格面临大幅调整的压力。这个矛盾的存在大幅降低了央行继续减息的可能,很明显央行更加倾向于利用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不明朗,利率工具很有可能在经济由缓到急出现明显拐点的时候才会使用,由此债市在预期基准利率上涨的抑制下即使演绎“不差钱”却缺乏价格上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