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机影响,近一年来,全球经济领域爆出了好几条惊天新闻,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人们惊诧之余,很少注意到,在那些纷繁夺目的浪花下面,有一股潜流已经在本次危机的策源地——美国形成,并由内而外,由暗而明,越滚越大,大有向全世界扩散之势。
那是一股什么样的潮流呢?是以新能源为领军的新一轮全球产业大整合,以及以美元、石油、黄金等重要战略资源为筹码的各大要素市场的重新洗牌。面对这次大整合与大洗牌,中国企业怎么办?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是动辄脱序,继续牺牲自己,当全世界的“民工”,还是有勇有谋,乘新局未定之际,另有所图。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说起这股潮流,有两件事可以作为标志。这两件事都发生在美国,并影响了全世界的产业走向。一件是去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另一件是今年6月1日,美国老牌汽车公司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如果说雷曼公司的倒闭,标志着以美国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全球整合的开始,那么,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则意味着以美国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全球整合的开始。
在华尔街,雷曼公司作为一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能够挺过1930年代大萧条的冲击,挺过最近这60多年来发生的无数次危机,却没有熬过这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灾难。个中原因,不只是这家公司自身的经营问题,而是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长期过度使用高信贷杠杆,攫取新兴经济体创造的丰厚剩余价值有关,与第三产业在全球的布局长期失衡有关。
可惜的是,有这样一些分析人士,较早之前还在赞美美国的金融业有多么先进,现在却把它说的一文不值,并掉转话头,把中国的金融业夸得固若金汤。而同样在较早之前,还表示要花大把银子请人家来做战略投资者、做老师。时空转换,标准何以如此?
其实,从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情况看,实事求是地做比较,美国是信用泛滥,是金融工具使用过度,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是金融开发不足,是金融工具不足。两者之间,情况完全两样,完全是两回事。中国现在要做的,正是要进一步改革发展金融业,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为经济建设、为增加老百姓财富,为富民强国服务。
而通用汽车的遭遇,也不是孤立的事件。这家成立于1908年的美国企业,不仅为美国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美国的汽车文化增添了太多色彩,为“美国梦”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财富标志,而且还成为全球经营者的楷模。到如今,公司陷入这般田地,也并非都是自身问题。它和当下美国经济的战略大调整、和全球制造业的大变局有关,也和全球化背景下第二产业的失衡有关。
但同样可惜的是,当通用要转让其“欧宝”品牌,在欧洲到处碰壁,难以找到接盘者时,当通用把最耗油的“悍马”品牌买给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时,人们关注的只是这些新闻的看点,很少有人再问这是为什么?尤其很少有人会问,通用这样大刀阔斧地“瘦身”,这样大幅度地转让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到底想甩掉什么?又想得到什么?而接手这些品牌的人,又该考虑点什么?
对通用和雷曼这两个案例,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两个企业的孤立现象,它们和其他许许多多美国企业遭遇的困境一样,都和现阶段美国经济的战略大转型有关。现在,全球关注的是节能减排,是新能源。这是继上世纪后半叶网络与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次全球产业大变革。美国正试图从新能源的理念、标准、制度,到新能源生产、市场,以及新能源金融等各个方面,抢占先机,把握新能源战略的龙头。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都要脱胎换骨。而美国是绝对不可能放弃金融与汽车这两个高附加值产业的。尤其是通用汽车,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店,怎么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不跟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呢?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通用正想通过这次“瘦身”,用最新的节能技术,打造新的通用,这是凤凰涅槃,浴火再生。
了解这样的背景,就不能不警觉了。这次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实际上是一次重要的产业重整与转型机会,对新兴经济体则重创了它的实体经济。而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的大整合中,新兴经济体是否还像过去那样,按照所谓的“禀赋理论”,承接发达经济体淘汰出来的技术与产能?继续做发达经济体的“下人”,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更好、更环保、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选择,就值得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