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信息披露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如何化解货币投放过大引发严重通胀问题
    国有股转持的
    制度意义更为重大
    “去货币化”对未来大宗商品行情有多重影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有股转持的制度意义更为重大
    2009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股市是财富竞技场,非常现实。任何消息传到这里,都会转化为利空或利多这两类信息。比如,近日四部门发布的国有股转持这条消息,就被许多人解读为一大利好,不仅大大充实了社保基金,增加了老百姓的“养老钱”,而且也延长了“国有股”的禁售期,稳定了市场,对行情的发展有正面作用。

      在中国经济正进入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市场人士对这条信息作如此解读,固然没错。但仅止于此,那就太小看了它的制度意义。一方面,从社会财富的分享与国有资产的代理机制看,国有股转持政策的推出,有特殊的制度创新意义;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的现行结构与运行机制看,这条政策的推出,同样也有非同寻常的制度意义。

      首先,国有股转持政策的推出,使中国社会的财富分享与代理机制有了新的变化,使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了直接的联系与代理通道。

      从中国的国情看,近60年来,全国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国家财富。这些财富,特别是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与每个老百姓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通过提供医疗、教育,以及部分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保障,来分享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时代,分配机制有了变化,老百姓与国有资产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复杂起来。

      现在,将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按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其中的国有股股权转交给全国社保基金持有。此举不仅大大拓宽了社保基金的筹资渠道,而且也将国有资产的权益与老百姓的利益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换句话说,老百姓通过社保基金持有着相当数量的国有股权。这是对国家财富如何进行有效分配的一次制度性尝试。

      虽然这次转持的含国有股股权的公司只有131家,应转持股份约为83.94亿股,发行市值约为639.33亿元。从数量上看,还不算很多。与目前5600亿元的社保基金相比,特别是与社保基金的潜在缺口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但这只是开头,如果将其他未上市国有资产的权益也按这个比例来转持,那么老百姓通过社保基金持有的国有股的权益就极为可观了。

      曾几何时,有人提出把国有股权直接分给所有老百姓,这样可以马上增加老百姓的财富,扩大消费。此话虽有点不着边际,也很难行得通。但是通过现在这样由社保基金做代理人的办法来转持国有股权,将国有资产的权益与老百姓的社会保障权益直接联系起来,特别是将养老的保障做实,这对于解除老百姓的消费顾虑,扩大最终消费,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这种国有资产权益代理机制十分重要,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次,从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参与者结构与运行机制看,国有股转持政策的推出,也将对市场各参与方,特别是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社会公众投资人,以及社保基金自身等,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在转持办法中,最受市场瞩目的有两条:一是10%的转持比例,二是社保基金要承续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并将禁售期在延长三年。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化解大小非难题、稳定市场的有力举措。这样说虽然没错,但容易转移公众的视线,这就是按首次公开发行实际数量10%的比例转持,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社保基金由此将成为许多公司的重要股东。

      作为老百姓养老钱的代理人、长期投资者、大筹码拥有者、国家政策的执行者,社保基金的动静观瞻,必将会对市场各方的行为产生微妙影响。对上市公司而言,转持办法虽然规定,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后,享有转持股份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干预上市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但是作为大股东,肯定要参加股东大会等重要活动,这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会有很强的监督作用。

      对其他市场参与者来说,也会受社保基金的影响。社保基金作为坚持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不可能像其他证券投资机构那样,在市场中横冲直撞,做市场的滑头。当市场走势背离价值中枢太多时,社保基金的天然属性就会要求它在过热时减持,过冷时增持。并由此引导市场走向价值型投资的轨道。这对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市场主力。

      从近8年社保基金的业绩看,年平均收益率超过8%,远高于同期1.8%的平均通胀水平。这表明,长期价值投资还是非常有效的。而国有股大比例地转持给社保基金,还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运行质量,乃至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这一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