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信息披露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特别报道
    蔡鄂生:不应期待并购贷款出现爆炸式发展
    唐双宁 可考虑对金融衍生品实行五级分类监管
    夏斌 下一步经济刺激计划必须“消费为纲”
    现状 并购贷款推广仍需要时间
    并购要成功
    文化融合是关键
    作用 金融服务将成并购重组“助推器”
    金立群:鼓励有竞争力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朱云来:并购市场发展
    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现状 并购贷款推广仍需要时间
    2009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晓舟 叶勇
      ⊙本报记者 郑晓舟 叶勇

      

      自2008年末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来,中国并购贷款市场从零起步,稳健推进。商业银行作为并购融资的直接提供者,正式走上并购市场的舞台。在昨日举行的2009(第七届)中国并购年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就相关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工、中、建、交等银行提供的并购贷款金额为136亿元,占对应并购项目交易总金额的31%。对此,浦发银行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杨斌认为,从实际发放贷款和实际并购业务的比例从纵向来看,上述数字并不小,因为并购贷款是新生事物,其在全国各个商业银行的快速复制和推广,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介绍说,现阶段银监会的并购贷款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特强调并购的战略动机,要求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控制炒作与投机;二是要求开展此项业务的商业银行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要有有效的内控机制以及有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三是重视限额控制和专业化管理,除了要求商业银行由并购专家、信贷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等组成专门团队从事并购贷款业务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还引入战略风险、整合风险、能否实现协同效应等因素作为贷款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目前,上市公司MBO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并购贷款。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认为,MBO过程中使用并购贷款是一项新的突破,对这个新鲜事物首先要予以肯定,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而不是以一种挑剔的态度去吹毛求疵。另外,为了防范风险,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势也会做尽职调查,设置严格的风险控制条件,这会间接提高MBO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