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7 1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焦点
    公共艺术国际论坛为“现场张江”学术筑底
    台湾春之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董事赖香伶女士:公共艺术的台湾经验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现场张江”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公共艺术”辨义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范凯熹:用在地性检讨“现场张江”
    美国俄亥俄肯扬文理学院美术史教授周彦:当代艺术的在地性和公共艺术的当代性
    2010年“现场张江”策展人顾振清: 张江愿景:打造公共艺术博物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范凯熹:用在地性检讨“现场张江”
    2009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艺术家施慧的作品
      

      在张江生活了十三四年的范凯熹,表示他也是“现场张江”的见证者。他认为,张江的“在地性”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以此来检讨“现场张江”可以得出结论:“现场张江”的发展应该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混杂、以视觉科技文化为取向的张江文化再生。

      

      勾画张江独特的文化地理

      他表示,“张江”乍一看好像是一条江、一条河,其实是个人,在传说中张江是古代的抗倭英雄,人们以张江作为地名来纪念他。同时,张江是个地域名词。张江有25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跨国企业、中小企业都集中在这个地区。而张江功能区范围更大,包括两园三区,合庆镇、张江镇、唐镇,一直到东海边,是120平方公里的概念。张江也是个品牌,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涵盖了上海所有高科技园区,它是“一区六园”,囊括了漕河泾、金桥、嘉定等地的园区,因此被称为“大张江”。张江高科在全国的品牌最响,号称是中国南方的“硅谷”。

      他认为,“在地性”的概念很好,虽然有些拗口,但比过去强调的“本土性”、“属地性”之类的术语更有说服力。“在地性”作为外来词汇已经流行,甚至扩大到环保以及艺术教育。如在人口方面,张江的人口非常复杂,现有15万居民,原住民不足5万人。10万外来居民中有跨国企业的国际人士,还有从全国各地招聘的白领、民工以及流动人口。在这里搞本土文化很多人接受不了,因而“在地性”包括了本土和外来人口。张江的“在地性”是全球化加本土化的一种混杂的状况。如张江的婚俗:本地人办婚礼酒席50桌、100桌,有些外来人办婚礼就很简单。不同的风俗习惯各式各样,不能用统一的艺术价值去衡量。

      

      难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他还勾勒了张江独一无二的外部环境:从政治的“在地性”看,首先,浦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综合配套实验基地,张江又是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的地方,在这个政治环境下才有新生事物的出现;其次,张江享受上海市委市府“聚焦张江”的政策,张江的公共艺术包括设计艺术在内都享受科技政策;第三,浦东和南汇合并,政府提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新概念,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还有经济的“在地性”:经济是张江的命脉,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文化科技创意产业、软件产业是其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的产业发展表明,最有生命力的就是文化产业:去年张江文化产业年增长58%,而软件是20%,生物医药是10%,集成电路是3%。从这些数字看,文化创意产业是张江今后发展的新的、有生命力、发展前景的产业。目前聚集在张江的企业有两种: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以及上万个中小企业、创业企业。这些企业非常讲究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很多企业提出要做企业标志性建筑或者雕塑,也有建设企业文化的需求,艺术家怎么引导企业文化的需求?

      教育的“在地性”:张江的教育起点比较高,10万人口是外来人,普遍具有大学学历,教育程度比较高,对艺术需求比较高,如“现场张江”就赢得了张江生活网很高的评价。张江的艺术公园有很多人的关注。此外,张江高校很多,北大、清华在这都有分院,科技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很多,教育相对发达,有名的中小学非常多,有利于艺术教育。

      

      “在地性”成为标尺

      他认为,上述的“在地性”最终表现为价值观的“在地性”。“现场张江”是政府出资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作品能否永久性的保存?作品的权威性与市民的认可度如何?大家都比较关注。台湾的法律规定,公共艺术作品要有5年的保质期,但是“现场张江”过去的作品比较粗糙。现在大家关注“在地性”,会有助于“现场张江”的改善与发展。

      他还强调,张江是高科园区,技术手段很多,而当代艺术需要高科技。他不赞成把当代艺术仅仅作视觉艺术的领域。他认为当代艺术应该包括文学和听觉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充分利用张江的“在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