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现场张江”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公共艺术”辨义
2009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许江认为,公共艺术,是公共场所的艺术。他强调不是用景观这个词。site-specific,特定的什么?他觉得应该叫“特定的场所”。
为什么用“场所”这个词?第一,在中文语境当中,“场”这个词有很有趣的意思,就是非此地不可、非此地不同的意思;第二,这种“场”往往有一种根源性,有一种内在的关联,磁场,气场,它会影响周围,有一种内在的因缘性;第三,“场”和所放在一起,有一种归宿感,和人们的命运、家园有关。所以,他比较喜欢“场所”这个词。
说到公共艺术的特性,他认为首先是“现场性”,也就是所谓“在地性”。他觉得“现场”更好,有刚才所讲的原生环境的意思,有现场、在场的意思。而且其中的“现”,是讲正在发生,活在生活中。“场”是发生之所,是发生因缘的总和。这个词不仅包含时间、空间,还有领域。离开现场,他觉得就不是现在所说的公共艺术。
第二个特性是“公共性”。他表示,人们讲“居者”,但“居者”这个概念是很复杂的,比如说上海市中心区中的大部分居民是外地人,老上海搬到外面来了。还有过客,大家都是城市过客。居者和过客,所谓的城市人,是不同的多元人群,如何让他们认同这个城市家园?这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现场张江”的公共艺术地图就是想做这方面的努力。如隋建国的作品所表现的拿着手机打电话的人,不一定是张江人,但也许他们真的会成为张江人。
第三个特性是有“标识性”,他认为,或许是历史的标识,或者是时代的标识,或者是地域的标识,会成为一种历史的图像,一种城市的记忆。其实人终其一生只可能留下几个图像,那个留下最深记忆的图像,也许是你乡村那棵大树、那古老的水井,或者林荫场那个拐弯道缓缓的斜坡。这些记忆就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标识性留在你的心灵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