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路演回放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地产投资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7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财政收入转正
    基础依然不稳
    警惕:楼市飙升或成经济复苏“拦路虎”
    甄别复苏阶段乃各国调控首要前提
    从陈晓为国美引资附加特别规定说起
    如何突破“制度花瓶”困境
    日本机器人也面临“下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陈晓为国美引资附加特别规定说起
    2009年07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湘源
      国内企业对于引进外资机构乐此不疲,还美其名曰“战略投资者”,可是痛定思痛的陈晓对此却有其自己的理解:战略投资者是食肉性动物,瞄准控股权,而食草性的财务投资者是一个阶段性投资,想的不是控股权,而是财务收益。这次,他就是以这个要求为国美选择了贝恩资本,按协议,即使将来所有股东都不参加新股增发,贝恩资本在扩股后的国美也无法控股。

      黄湘源

      在遭遇金融危机的严重局势下,大股东黄光裕入狱,国美雪上加霜。临危受命的陈晓和他的经理人团队决定用引入外资的办法来挽救这个濒于生死一线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合作者就成了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国美未来三年需要的资金缺口约30亿元,面对这笔不算太大的数目,手持橄榄枝的投资者纷纷上门。但作为一家拥有1300多家门店的国内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不能没有底线。可以说,正是因为陈晓在为国美量身定做的引资三原则中,加上了“合作者得是‘食草的’而不能是‘食肉一族’”的特别规定,才有了国美今天的转危为安。

      陈晓在进入国美担任职业经理人之前,原是与国美、苏宁三足鼎立的国内家电连锁巨头永乐的掌门人。永乐为了寻求赴港上市发展的机会,在陈晓主持下与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签订了一份协议。规定,如果永乐上市后净利润超过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赠送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不超过6亿元,则永乐管理层向外资股东赠送加倍的永乐股份。鉴于永乐在短期内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等于在一开始就陷自己于对赌失败的窘境。而摩根士丹利等则在所持永乐股份锁定期结束前,先是给予“增持”评价并抬高目标价位,然后在第一个锁定期结束的当天,就减持全部到期的永乐股份,占其所持永乐股份的一半之多,还随即调低了评级,引起其他投资者跟风减持,致使永乐股价走低,客观上使得永乐和当时位居国内家电连锁业第五的大中换股合并方案陷于不攻自破的尴尬境地。无奈之下,永乐被迫选择投靠国美的方式自我解脱,还累及了身陷局中的大中。表面上,国美坐收渔利,通过收并数百家永乐、大中的门店,一举成为国内家电连锁巨无霸,但真正得大利的,其实还是脚踩国美、永乐两只船,惯于放长线钓大鱼的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原本就是国美的“战略投资者”,至今还拥有8.47%股份。

      国内企业对于引进外资机构乐此不疲,还美其名曰“战略投资者”,可是痛定思痛的陈晓对此却有其自己的理解:战略投资者是食肉性动物,瞄准的是控股权。而食草性的财务投资者——私募基金,是一个阶段性的投资,通常想的不是控股权,而是财务上的收益。他这次为国美选择的是有全球商业领域投资经验的著名国际私募基金贝恩资本。贝恩资本究竟属羊还是属狼,陈晓的个人看法当然不作数,但按现在所签订的协议,即使将来所有股东都不参加此次新股增发,贝恩资本在扩股后的国美理论上的持股上限,也达不到控股水平,其派出的三位董事也将是非执行董事。至少在目前看来,似乎并不违背陈晓对于食草成分的倾向性。

      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1927年提出了“食物链”这个概念,按他的说法,食物链理论也是受到中国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启发。人类的经济活动作为一种为了生存或更好生存而进行的竞技活动,每天都在发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故事。企业并购更是如此。

      值得思考的是,发生在企业并购中的弱肉强食的故事,并不都是他人所强加于人,有时常常是自己引狼入室。如果不是为“小兔儿乖乖”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而辨识不清“披着羊皮的狼”,那么,其中一定有某种不足为他人道的原因。陈晓本人在分别具有两种不同身份的时候,对于引资对象所作的选择也是有所不同的。他在签订永乐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协议的时候,不见得一点不了解对方的狼子野心,也不是一点不懂得对赌是一把弄得不好就会伤着自己的双刃剑,但是,由于他自己就是利益中人,就忘掉了对风险应有的警惕。现在,陈晓的身份是职业经理人,他提出的引资方案也是请独立董事拟定的。尽管他和他的团队在新引进的大股东贝恩资本的支持下,启动了黄光裕时代迟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的管理层持股奖励计划,但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在国美建立起有可能取代原来带有很强烈家族制色彩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而并无从根本上改变股权所有制成分的非分之念,他还对原来托管在自己名下的永乐老股东持股作了有利于撇清某种利害关系的适当处置。换言之,陈晓作为职业经理人对自己的定性,也正是“食草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选择的职业经理人是“食肉者”还是“食草者”,这个问题同企业在引进投资者时选择“食肉者”还是“食草者”,可以说几乎同样的重要。在这方面,陈晓也许可以非常庆幸地说一声:“吾道不孤”,创维的张学斌就是他的志同道合者。创维在公司创始人和大股东出事之后,以张学斌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及时接掌了公司的运作权力,保证了公司立于狂澜而不倒,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比原老板大权独揽时运作得更好。这再次说明,一个“食草者”的经理人机制,不仅是企业在迫切需要引入投资者的过程中不至于由于某些当局者的某些昏招而落入险境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完善的标志,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