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历过几次通胀和债务冲击后,各国央行的独立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曾几何时,美联储主席被尊奉为美国经济总统、经济沙皇、华尔街教父、美元帝国掌门人……在格林斯潘全盛时代,只要他打个喷嚏,全球汇市、债市、股市、期市、黄金市场都将作出强烈反应;只要他准备讲话,全世界都将竖起耳朵,试图从他那含混不清的只言片语中探察风向。从里根到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其间美国国会更不知道改选了多少届,惟有格林斯潘屹立不倒。美联储的独立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不过,《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8%的被访者认为,目前美联储的独立性正在收缩。
在弗里德里克·米什金、托马斯·萨金等8位著名经济学家的牵头下,182名美国经济学者7月15日集体“公车上书”,在一份提交给美国国会和白宫的联名请愿书中大声疾呼:“美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正面临风险。我们要求国会和行政部门重申支持并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以此作为美国经济稳定的基石。”
表面上看,这件事的导火索是共和党议员罗恩·保罗发起的、要求国会批准政府问责局(GAO)将美联储纳入审计对象的《美联储透明化法案》(HR-1207)。但只消看看众议院60%议员的联名支持和美国民众的一片叫好之声,你就会明白,罗恩·保罗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概言之,此次美联储“独立性”遭遇信任危机,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美国自开国以来,对大政府、特别是对集权式中央银行的恐惧就一直不乏深厚土壤,历史上托马斯·杰斐逊和安德鲁·杰克逊两位前总统更是亲手埋葬了美国第一、第二银行,致使美国在1832年至1913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中央银行;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人将危机起源归咎于美联储此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美联储是否有足够能力应对危机的质疑不断发酵;三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不救雷曼兄弟、却又拯救AIG的问题上有双重标准之嫌,直接动摇了民众对其独立性的信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巴马上月提出的加强金融监管方案中,赋予了美联储更大权限,包括对那些“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巨型金融机构的监管。
由于奥巴马迟迟不肯对明年1月是否继续提名伯南克留任明确表态,外界普遍猜测,扩大美联储金融监管的权力并非为伯南克准备的,很可能是为奥巴马的核心经济智囊劳伦斯·萨默斯提前预留的。果真如此,奥巴马团队将集行政和金融大权于一身,焉能不令国会保守议员忧心忡忡?尽管《透明化法案》主要是针对美联储过于膨胀的金融监管权限和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过于神秘的会议形式,但美联储官员和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审计范围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干扰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立场。
需要指出的是,对美联储独立性构成侵蚀的,决不仅是来自国会的打压。奥巴马不宣布是否继续提名伯南克这一行为本身,理论上可能导致今年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现变形,例如为刻意迎合行政部门的需要而保持不升息。
两周前,美联储二号人物科恩被请到国会“过堂”,为美联储保持独立性作出辩护。科恩给出的几点理由包括:第一,避免政府因屈从于财政赤字而要求中央银行为此买单——美国2008年至2009财年前9个月的赤字已扩大到1.086万亿美元;第二,使货币政策决策者在权衡物价稳定和就业两大目标时,能够超越短期利益考虑;第三,对于金融市场和公众来说,美联储决策会议采取闭门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政府问责局公开披露对美联储有关货币政策考量和计划的审查结果,使美联储决策独立性受到威胁,信用评级机构将调低对美国政府的评级,这会加重政府的借款成本。
不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在各国货币政策迫于行政部门压力走向全面宽松的情况下,独立性受到冲击的又岂止是美联储一家呢?在英国,布朗首相和财政部打算绕过英格兰银行,出台金融管理改革白皮书。由此也引发了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的强烈不满;在欧盟内部,萨科齐不断施压,要求欧洲央行下调利率,以扭转欧元坚挺对出口带来的不利局面。
对于全球央行独立性整体下滑的趋势,《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给出了三点解释:第一,在官方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界限正变得模糊;第二,各国政府,特别是英美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对货币体系稳定性构成威胁;第三,美欧掌权者希望推卸造成灾难的责任。除此之外,笔者要加上一条,就是央行与政府之间的政策目标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
(作者为宏观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