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路演回放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7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你能守住商业秘密吗
    触发潜意识 现场有神灵
    商业制度
    比技术发明
    更重要
    看看日本商社的能源战略
    光有共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看日本商社的能源战略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鸿斌
      ◎陈鸿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

      所长

      就在日本经济深陷泥淖之中,主要制造业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出现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却有一种业态可说是风景这边独好,这就是商社。

      在2008财年(截至今年3月底),虽然商社的赢利额也有大幅度下降,7家主要商社平均下降32%之多,但却保持了全线飘红,也即继续保持赢利,7家商社的赢利额达10982亿日元,其中三菱商事就创下了3699亿日元的利润。在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下,能取得这样的业绩,殊非易事。而且这7家商社本年度预计仍不会亏损,几乎堪称神奇。

      商社是日本特有的业态。商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纺织品批发商,而明治时代的贸易公司已具备了今日商社的雏形。在当时明治政府推行的“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政策之下,一批贸易公司通过出口国内的矿产资源和纺织原料获取外汇,然后再从欧盟列强进口技术和物资,从而推动日本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最早的贸易公司是成立于1876年、隶属于财阀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则成立于1918年,而住友商事直到战后的1952年才应运而生。这些都是由财阀控制的商社。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诞生于关西地区的非财阀商社,它们基本上都是源自江户中后期的纺织品批发商,包括伊藤忠、丸红、东洋棉花(后改称东棉,现为丰田通商)、日棉实业(后改称日棉,现为双日)等,其后他们的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期间,商社为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发挥了核心作用,所以,战后占领日本的美军当局于1947年7月分别肢解了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由此才使得关西的几家商社得以问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那些曾被解体的商社得以东山再起。此后关东和关西地区的商社比翼齐飞,为日本经济复苏和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日本经济的走强,也使得各商社实力大增。在1965年至1974年期间,其时的九大商社营业额居然年均增加24%。商社几乎成为“日本股份公司的国际营业部”。当然,此后推动经济泡沫不断膨胀乃至最后破灭,各商社也难辞其咎。从80年代后期,日本各商社相继涉足金融业,开展了证券业务和海外直接投资。然而,多种经营不是每家商社都能玩得转的,顾此失彼、资金链断裂必然导致商社重新洗牌,那些资产内容不佳的商社便由此出局。

      对日本来说,欲确保其经济持续增长,首先要确保能源和资源稳定供应。另外,粮食自给率不到40%,是否具有稳定的粮食供应渠道,对日本因此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全球粮价和油价大起大落,而日本却能维持极低的物价上涨率,综合商社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先来看看能源领域。在两家卡塔尔天然气公司,三井、丸红和伊藤忠拥有的股份,保证每年得到1620万吨液化气。在阿联酋天然气公司,三菱占有25%的股份,每年运回国内710万吨液化气。在马来西亚,三菱每年从所拥有的股份中获得2300万吨液化气。在远东的萨哈林二期项目中,三井和三菱分别占有12.5%和10%的股份,去年开始得到油气。在墨西哥湾30矿区,伊藤忠占有49%的股份,每天可得到1.6万桶石油。在英国北海油田,双日的股份是13.5%,每天可分到1573桶石油。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海域,伊藤忠拥有的20%股份使它每天能有1万桶石油的进账。而三井在澳大利亚另一油田40%的股份,每天可获4.7万桶石油。三菱和三井在澳大利亚的投资,也使其每年可得到1190万吨液化气。另外,在阿曼,几家商社的股份也使其每年可获1360万吨液化气。

      由于日本各商社早就在全球实施了战略投资,凭借手中掌握的能源和资源份额,他们得以避免这些战略物资价格大起大落的负面影响。这一年来煤炭的合同价格曾飙升3倍,铁矿石也猛涨了60%,油价的涨跌幅度更是前所未有,但各商社却在能源和资源领域赚下8500亿日元的真金白银,占其总利润的7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