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路演回放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7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你能守住商业秘密吗
    触发潜意识 现场有神灵
    商业制度
    比技术发明
    更重要
    看看日本商社的能源战略
    光有共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业制度比技术发明更重要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洪振快
      ◎洪振快

      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

      近代欧洲小国荷兰崛起为世界强国是一个历史奇迹。这个奇迹何以产生,有人将之归结为一把“杀鱼刀”——一刀就可以除去鲱鱼内脏的技术。凭借荷兰渔民的这项独特发明,本来西欧各国均可染指的鲱鱼捕捞业,便转化为荷兰得天独厚的资本。从捕鱼业开始,荷兰发展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由此走上商业资本主义道路。曾获得众多好评的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的这个解说,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专利技术对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热烈讨论。

      一把“杀鱼刀”——一项技术,催生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链使一个小国崛起为一个大国,这个逻辑简单明了,似乎也有说服力。但这样的认识未免过于简单化了。

      发展渔业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比技术更重要的商业制度。一刀剖鱼术,解决了鱼的保鲜问题。因为鲱鱼被捕捞上来后,如果在24至48小时内未能及时采取保鲜措施,就会腐烂变质,除了最为贫困的少数穷人会买这种鱼,它在市场上将无人问津。为了保鲜,鱼需要在变质前腌制。而当时的渔船,受航速所限,在很多情况下难以保证在24至48小时内将捕捞上来的鱼送到岸上的加工场。由于鲱鱼的主要渔场紧靠英伦诸岛,所以只有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等本土渔民能得地利之便,腾出一部分渔船,在每天夜里将捕捞到的鱼送到就近的港口,使腌制、装桶等工序得以在岸上完成。而法国、荷兰等国的渔民,由于渔场离本国港口过远,必须在船上完成从腌制到装桶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荷兰渔民发明了一刀杀鱼术,一分钟就可剖30条鱼,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但是,荷兰渔业的成功,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于这种技术。

      渔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船只、网具等生产工具。组织一个捕捞船队的成本构成中,据当时英格兰的估算,捕捞鲱鱼的网具占不包括船只成本在内的总成本的66%。在英格兰人经过公证的财产清单中,鲱鱼网具的价值为许多渔民可动产的20%。网具极易受到暴风雨的破坏,一次灾难即可丧失殆尽。比网具成本更高的还有船只。著名经济学家M. M. 波斯坦主编的《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欧洲渔民绝大多数是穷人,他们的处境极其脆弱,自然条件的复杂变动常常致使其收入难以预测,所以他们并没有多少资本可以抵抗风险,他们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商人支付船只等设备的预付款和储藏鱼所需要的高额成本。

      简单地说,渔业发展依赖于商业制度,必须有一种商业制度,保证渔民的生产能够可持续,这比一刀剖鱼术显得更重要。荷兰能在西欧各国的渔业竞争中胜出,正在于商业制度方面的内在优势。据《剑桥欧洲经济史》的描述:“荷兰在渔业上的资本支出要比英格兰、苏格兰及其他沿海渔民开办的企业高出许多。但是在荷兰,获取资本的渠道极为顺畅,利息率相对也较低。通过比较,人们便可以明白英格兰在试图按照荷兰的模式组建渔业公司时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所以,不是一刀剖鱼的技术使得荷兰渔业领先于西欧各国,从而催生荷兰发达的金融等商业制度,而是荷兰发达的金融等商业制度促成了荷兰渔业领先于西欧各国,使荷兰人发明的一刀剖鱼术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两者的因果不能颠倒。

      在经济发展历史中,金融等商业制度的重要性要高于技术发明,没有完善的商业制度,技术发明或许就没有用武之地。当然,这不是说,技术发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以低估,而只是强调,在经济发展中有比技术发明更重要的东西,而对技术发明重要性的过度强调可能背离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