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路演回放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7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你能守住商业秘密吗
    触发潜意识 现场有神灵
    商业制度
    比技术发明
    更重要
    看看日本商社的能源战略
    光有共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触发潜意识 现场有神灵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王育琨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一如李小龙的截拳道,地头力作为一种突破性思维,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结果出发”,不要从你掌控的资源出发和你的能力出发;二是一种整体思维,一种不是把事物割裂开来的认知,一种在关系中反求诸己的睿智;三是“单纯化思维”,不把事情想复杂了,把注意力锁定在目标上。

      突破性思维,想想都很简单,可实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日前在远大空调内训,大礼堂有1200多号人,两层楼,全国视频直播。我出了个游戏题:“谁能在10秒钟之内把手举得最高”。我一再关照,要学着用从结果出发、整体感、单纯化三个纬度想问题。

      在二楼上的一个1987年出生的男生,站到两个椅子的椅背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把他邀请到台上来。我请他说一件自己平时突破性思维的小故事,或者他看到的别人含有突破性思维的故事也行。加盟公司不到一年,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他有点紧张。一时想说又说不出来。看着我鼓励的眼神,他说,我们同宿舍的阿龙,他走路见到一个纸屑,也要捡起来,他把自己跟企业缠在一起了。

      我对他的故事很赞赏。对着大家说,这个时代,千里马很多,但是伯乐难求。今天我们在远大终于看到了一个伯乐!大家的掌声毫无保留地送给了伯乐。我接着问,“那个被伯乐看中的千里马在哪里呢”?很帅气的龙永康站了起来。我要求他讲一个突破性思维的故事。他想了一下说:“遇到事情就做,不要去理论这是该谁做的,不该谁做的,这是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你就先去做”。

      “遇到事情就做”,一下子抓住了地头力最核心的东西。现场更多的掌声给了阿龙。在其他地方不拘小节的俊朗后生,在远大城却成了懂敬重、知进退的人。显然,看到事情就做,碰到问题就着手解决,这已经成了远大人的文化心理!

      地头力不单是一种突破性思维,更是一种突破性的力量和行为。可以说,地头力是一种不找借口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一种在现场的瞬间反应力量,一种在行动中开辟道路的力量,一种现地、现时、现场解决问题的突破性力量。

      地头力常常表现为一种顿悟,一种“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灵机一动,看上去来无踪,去无影,实际上却是有着扎实的基础。

      在现实世界,人的能量体现在三个纬度上。第一个是写像纬度,这里是历史经验在数据上的沉淀,人们倾向于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纲领和计划;第二个是实像纬度,这里是现场、现时、现物,是事件和行为发生的场地,是一系列作用与反作用发挥威力的地方;第三个是潜意识纬度,这是生活的积累,甚至包括基因乃至更久远的经历,这些厚实的积淀,常常不为人们所意识,但会在关键的现场,促成一个个的“顿悟”。

      有两项调查和试验,佐证了人们潜在能量的巨大。10多年前的美国一项企业众多高管数据统计调查表明,现有企业运营只使用员工15%的能量,85%的能量白白给浪费了。另外一项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潜意识领域,包含着人类能量的85%,而显意识领域,包括实像与写像两个纬度中包含的能量,也才仅仅占15%的份额。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打猎时看见附近草丛中一只老虎,大惊,一箭射去,老虎毙命。李广近前察看,原来是一块大石,整个箭杆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镞露在外面。李广觉得当时自己的表现之出色,超出以往,在原地多次重复,凝聚全身的精气神,箭却再也没能射进石头里。

      出其不意的潜意识,铸就了“现场有神灵”。当那些学者用老花镜放大既定数字体系做文章的时候,那些凭着敢想、敢做、敢坚持的企业家,则更强调“答案永远在现场”。常人看他们,感觉似乎有一道道光环。看上去做不成的事,他们坚持做下去,居然一次次成功。而那些企业家,则无非是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难题如山就不去看,而是能解决一个就往前走一步。结果,长期关注一件事情,形成了一个巨型的磁场,一旦置身其中,许多潜意识和潜能就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如果30年前创业的那一代企业家,都像我们常人那样,严格按照规矩行事,怕也就没有了一出出动人的创业活剧,更没有了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