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近日连续下跌,从高点到低点跌幅接近20%。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有所动摇,对市场充满疑惑。那么,市场将往哪里去呢?从根本上讲,股市走向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只要经济逐渐向好,股市在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仍会上涨,不会就此步入漫漫熊途。
分析这次下跌,主要原因有这么几方面:一,本轮行情,是过剩流动性推动下的“资金市”,不少投资者“看空做多”,对经济比较悲观,对货币政策的轻微变化很敏感。由于这是“资金市”,一有风吹草动就落荒而走。二,本轮行情翻番的涨幅早已提前反映了各种利好因素,而前期过大的涨幅使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操作取向。三,市场估值水平虽然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估值逐步高企,压力增大。
本次调整与2007年10月的见顶回落,所处的经济基本面大不相同。一轮货币和信贷扩张之后,宏观经济运行,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货币供给高位和资产价格爬升;第二阶段:资产价格泡沫和实体经济过热;第三阶段: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下滑。
目前我国经济刚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处于逐渐回暖的过程中。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回暖。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发电量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内需复苏迹象明显,但外需复苏迹象不明显。
与目前所处的经济基本面不同,2007年三季度经济是过热状态,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2007年10月,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7.9%、13.9%、18.1%、22.26%和25.27%,2007年10月CPI、PPI分别同比增长6.5%、3.2%,CPI逐渐增大,并在2007年2月份达到峰值,所有数据都显示,2007年三季度经济处于过热和较严重的通胀态势中,因此政府也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是:股市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数据预期的反映,而不是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反映,股市的走势领先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2007年10月股市见顶,虽然紧缩的货币政策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绝对不是根本原因,后来经济基本面的恶化才是根本原因。当2007年三季度经济处于高烧、过热状态时,其实中间已经孕育着风险,经济周期决定经济过热过后必然是经济衰退,进入第三阶段。
2007年10月后,市场下跌的走势反映的是对未来经济恶化的预期,随后2007年的金融危机也证明了经济基本面确实严重恶化。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回暖复苏过程中,没有全面过热的迹象,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经济将逐渐复苏步入繁荣,不会一步走入衰退,股市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的反映,因此我们对未来市场仍然乐观,不会就此步入熊市。
不过,本次调整与2007年相比,比较与5.30那次调整相似。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一,市场热情高涨。与本次调整之前类似,2007年5·30之前投资者的热情高涨,2007年5·30之前,新增A股开户数和新增基金开户数不断创新高,2007年5·25日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近150万户,创下了当时自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投资者认购基金的热情也高涨。2007年以来,新增A股开户数和新增基金开户数也不断创新高,7月31日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69.9万,新增基金开户数为12.4万,创下了2007年2月份以来反弹新高。新基金发行也是如火如荼。
二,二者调整之前一个月都经历了快速拉升过程,涨幅都比较大。2007年4月,上证指数涨幅高达20.64%,2007年7月,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5.3%,创下了近两年来单月最大涨幅。
三,市场的调整均由于政策面的因素,并非基本面恶化。2007年5·30调整的直接原因是财政部上调印花税,近期市场的调整也是来自于管理层对货币政策态度的微妙变化。
2007年5·30调整股指走出“W”型走势,调整的高点到低点下跌21.5%,股指从开始调整到“W”型走完继续上涨历时将近2个月。基于本次调整与2007年5·30调整的相似性,我认为走出“W”型的概率比较大。
由于未来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本次调整只是在货币政策微调因素影响下,市场本身需要调整整固,中长期市场在经济向好、上市公司业绩逐渐变好的基本面支撑下将继续上涨,市场上涨的支撑因素将由资金面转向业绩面。
(作者单位:东航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