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9月份工业利润将首现正增长
    基本面向好决定
    市场调整只是暂时
    失业率指标:经济复苏的“晴雨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本面向好决定市场调整只是暂时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茜
      ⊙李茜

      

      大盘近日连续下跌,从高点到低点跌幅接近20%。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有所动摇,对市场充满疑惑。那么,市场将往哪里去呢?从根本上讲,股市走向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只要经济逐渐向好,股市在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仍会上涨,不会就此步入漫漫熊途。

      分析这次下跌,主要原因有这么几方面:一,本轮行情,是过剩流动性推动下的“资金市”,不少投资者“看空做多”,对经济比较悲观,对货币政策的轻微变化很敏感。由于这是“资金市”,一有风吹草动就落荒而走。二,本轮行情翻番的涨幅早已提前反映了各种利好因素,而前期过大的涨幅使投资者有获利了结的操作取向。三,市场估值水平虽然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估值逐步高企,压力增大。

      本次调整与2007年10月的见顶回落,所处的经济基本面大不相同。一轮货币和信贷扩张之后,宏观经济运行,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货币供给高位和资产价格爬升;第二阶段:资产价格泡沫和实体经济过热;第三阶段: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下滑。

      目前我国经济刚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处于逐渐回暖的过程中。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回暖。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发电量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内需复苏迹象明显,但外需复苏迹象不明显。

      与目前所处的经济基本面不同,2007年三季度经济是过热状态,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2007年10月,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7.9%、13.9%、18.1%、22.26%和25.27%,2007年10月CPI、PPI分别同比增长6.5%、3.2%,CPI逐渐增大,并在2007年2月份达到峰值,所有数据都显示,2007年三季度经济处于过热和较严重的通胀态势中,因此政府也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是:股市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数据预期的反映,而不是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反映,股市的走势领先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2007年10月股市见顶,虽然紧缩的货币政策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绝对不是根本原因,后来经济基本面的恶化才是根本原因。当2007年三季度经济处于高烧、过热状态时,其实中间已经孕育着风险,经济周期决定经济过热过后必然是经济衰退,进入第三阶段。

      2007年10月后,市场下跌的走势反映的是对未来经济恶化的预期,随后2007年的金融危机也证明了经济基本面确实严重恶化。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回暖复苏过程中,没有全面过热的迹象,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经济将逐渐复苏步入繁荣,不会一步走入衰退,股市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的反映,因此我们对未来市场仍然乐观,不会就此步入熊市。

      不过,本次调整与2007年相比,比较与5.30那次调整相似。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一,市场热情高涨。与本次调整之前类似,2007年5·30之前投资者的热情高涨,2007年5·30之前,新增A股开户数和新增基金开户数不断创新高,2007年5·25日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近150万户,创下了当时自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投资者认购基金的热情也高涨。2007年以来,新增A股开户数和新增基金开户数也不断创新高,7月31日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69.9万,新增基金开户数为12.4万,创下了2007年2月份以来反弹新高。新基金发行也是如火如荼。

      二,二者调整之前一个月都经历了快速拉升过程,涨幅都比较大。2007年4月,上证指数涨幅高达20.64%,2007年7月,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5.3%,创下了近两年来单月最大涨幅。

      三,市场的调整均由于政策面的因素,并非基本面恶化。2007年5·30调整的直接原因是财政部上调印花税,近期市场的调整也是来自于管理层对货币政策态度的微妙变化。

      2007年5·30调整股指走出“W”型走势,调整的高点到低点下跌21.5%,股指从开始调整到“W”型走完继续上涨历时将近2个月。基于本次调整与2007年5·30调整的相似性,我认为走出“W”型的概率比较大。

      由于未来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本次调整只是在货币政策微调因素影响下,市场本身需要调整整固,中长期市场在经济向好、上市公司业绩逐渐变好的基本面支撑下将继续上涨,市场上涨的支撑因素将由资金面转向业绩面。

      (作者单位:东航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