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市逻辑:铅华洗尽,返璞归真
8月份以来大盘一路调整,最低跌到了2640点一线,市场再现恐慌情绪。我们认为市场存在着泡沫,是一个“PE泡”。A股市场中期而言第一驱动力在于货币、流动性,因此,在货币因素发生变化、“微调”后,市场就逐渐还原到本色了,这是必然。也就是所谓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流动性助推下市场迸发出的投资逻辑退潮时,也正是市场铅华洗尽之际。就投资标的选择而言,我们认为在流动性因素弱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业绩、关注成长性,从安全边际出发寻找内生成长性以及发掘外延扩张。
就大市判断而言,我们认为,在不考虑太多的预期情况下,A股有其自身的运行轨迹,我们认为市场中期的合理区间应该在2300-2700点。但是考虑到各类预期:经济复苏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在经历了“PE泡”膨胀、破灭后,在股指回落到2700点以下时,我们认为尽管下跌途中不言底,但是当下保留部分仓位,逢低吸纳具有业绩驱动的优质个股应该是比较理性的策略。因为,我们目前经历的是经济复苏初期“PE泡”、而非经济繁荣阶段的“PB泡”,对应的股市应该是中级调整,而不是所谓的大“C浪”。
二、业绩驱动:结构性压力中关注业绩稳定性板块
在我们所统计的1543家已经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同比增速下降14%,相比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26%的降幅有所收缩,同时二季度环比增速在35%。但是我们看到,中期业绩中银行也同比持平、微幅下滑3%;石油石化业绩大增,同比增长34%。如果剔除石油石化以及银行后的2008年盈利公司的2009年中期业绩同比则下降了38%,这表明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的业绩恢复是相对缓慢的。
如果与工业企业的业绩数据相对照,我们发现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为-17%,前6个月累计利润增速为-21%,微观实体总体业绩回归速度并不快。
三、事件驱动:国庆效应并不明显
9月份市场多有国庆效应预期。按照经验,国庆效应多属于事件性驱动,带来的是结构性机会,而非全局性机会,这一点可以从1991-2008年9月上证指数的涨跌幅经验中得到明证。9月行情指数并未有显著性的回升,比如1999年50大庆时上证指数在9月份还有3.5%的调整。因此,我们提示投资者在看待国庆效应时更多的应该关注流动性、业绩层面的因素,而从事件驱动角度看,国庆效应更多的停留在军工、旅游、商贸等脉冲性行情。
相反,我们更需要关注境外股市尤其是港股的波动。港股当前市盈率已经在20倍左右,也面临着PE泡风险。因此,关注港股对于防范A+H股的波动,在当下时点上更具有警示性作用。
四、板块机会
未来市场将在震荡探底中完成合理估值区间的回归,我们认为,金融、钢铁等超跌品种可以逢低吸纳。同时继续关注大消费类品种:医药、食品饮料、零售百货,该类个股具有业绩稳定、估值合理的特征,是积极防御策略下比较合适的板块,也是机构投资者未来可能增加配置乃至超配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