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琳
三年多来,王向明一直全身心创作《向大师致敬》系列,近40幅大尺幅画作中33幅作品已汇集成册并将出版。而这次在上海艺博会“群星璀璨专题展”中,作为被邀请的14位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之一,王向明才首度展出了该系列中的十多幅作品。
如果大师还活着
他说:“这些在某一时间段内最具开创性和典型性的人物,其地位曾经在那样的一个高度,受到众人的景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人们记忆中的痕迹或多或少都会变淡。如果这些大师们活到现在,他们会走到一个怎样的方向,他们又会关注什么?”
出于对昔日那些为人类艺术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们的想象,王向明突然萌生了要让“大师”们在当下继续走下去的想法。就这样,“大师”系列诞生了。
他告诉记者:“在这个系列作品里,我不仅仅会对大师们敬一个礼,还会让大师重新溶于这个信息社会和时尚氛围之中。”
于是,达利、巴尔蒂斯、毕加索、夏加尔、塞尚、杜尚、弗洛伊德、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劳特莱克等大师们的形象和伴随他们一生的经典符号被搬上了王向明的画布。他们不仅来自近现代美术界,也来自时尚界和时装界。对于那些已经凝固的历史,王向明以油彩做媒,让被遗忘的记忆再次被鲜活地呈现和解读,这是历史与经典的复活。
“我现在寻找的典故都是我所敬畏的,我用了几年时间到处去看大师的原作,看了以后我更体会了经典必有它的伟大之处。”
经典才是永远的时尚
或许是有意而为,画家给自己“大师”系列作品的标题几乎都是一个固定的句式。以某位大师的名字开头,加上“永远……”或者“永不……”作为界定,在最后选用一个符合该大师行为标准的词汇,例如“达利永远时尚”、“昆斯永不退市”、“夏加尔永不游戏”、“毕加索永远在变化”等等。画家将自己设想那些大师向前延伸的路做了一个“永恒”的定义,或许他在告诉世人,经典才能永垂不朽。
“《向大师致敬》我画得非常顺畅,我在画画时间会领悟到大师们的思绪,大师们的喜怒哀乐,大师们所应得的后人的敬重。我用自己的理解去放大并重新阐释这些人物的特点。在创作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这过程确实令人愉悦。这个系列我还会继续下去。”
【人物简介】
王向明,1956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士生导师。1985年就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画展”上获得金奖;作品《渴望和平》曾获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作品《空间越来越小》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等。1992年,在我国台湾地区举办题为《关于鸟类的倾诉》的个展,作品曾发表于海内外多种专业性杂志,并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福冈美术馆以及海外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