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创业板
  • 11:地产投资
  • 12: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0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对基金销售乱局
    来个釜底抽薪
    远图长虑沉着应对国际经济摩擦常态化
    对经济复苏漫长艰辛须有足够估计
    布朗“审计风暴”引火烧身
    假日的归假日,经济的归经济
    基金销售模式应回归本原
    奥巴马的“阳谋”难免双输结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远图长虑沉着应对国际经济摩擦常态化
    2009年10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中国在迈向经济强国过程中注定道路崎岖。西方国家一定会利用他们现有的能量尽可能地维持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一方面要尽快提高应对国际经济摩擦的博弈水准,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地适应国际规则,而要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锻造中国经济的持续竞争优势,尽早形成一流经济强国应有的气质与威慑力。

      章玉贵

      赤裸裸的现实再次证明:自由贸易从来都是假命题。

      在这个依然由西方工业和金融强国主导的国际经贸棋局中,过去一向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一跃将居世界出口冠军,这显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们一下子难以适应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病毒仍在肆掠、西方政经领袖们极为关注的本国就业形势未有根本改观的情势下,西方需要的是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最好还能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于是,那些过去打着自由贸易主义旗号发家的老牌经济与贸易强国,毫无顾忌地撕下了自由贸易的面具,掀起了针对中国的新一轮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浪潮。

      上周,先是欧盟基于未来可能的损害,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5年期反倾销税。接着是美国商务部,上月刚刚对我油井管征收高达31%的关税,现在又宣布将对中国出口无缝标准管、管道管和压力管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财相出生的英国首相布朗干脆直言不讳:英国及其他国家必须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增加进口以刺激本国市场,恢复可持续增长。

      其实,从中国在现行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来看,基本处于产品内贸易的中国出口增加并未损害西方的核心利益。表面上,去年中国有高达14285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以及29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中国向来以外资企业为出口主力,中国从贸易顺差中的实际获益并不多。何况中国质优价廉的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消费者来说,既满足了消费需求,又节约了日常支出。另一方面,从今年以来的中国外贸形势来看,受制于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的大幅萎缩,上半年中国出口下降了21.8%,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1.3%。因此,从一般政策逻辑分析,西方此时展开针对中国的贸易围堵,实在不明智。

      只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国际政经利益博弈中,很多经济问题其实是非常政治性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经由本次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冲击,实力损伤不少,支配世界经济秩序的能力正以不可逆转之势下降。尽管短期来看,他们依然不会失去对WTO、IMF和世界银行的控制权,但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以相当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乃至争取主导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治理改革。而面对这样的改革之势,美欧不能正面拒绝。他们想到了中国经济的软肋,那就是:高度依赖出口,于是决定猛攻。一方面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迫使中国作出实质性让步,以为本国经济的复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力压人民币升值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美国财政部本周发布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评估报告,称不排除将人民币汇率纳入被操纵之列。假如上述目的能够达到,美欧就可成功复制上世纪八十年代打压日本经济的案例。届时,中国不仅失去出口利器,还会迎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噩梦。美欧也可藉此换来巩固经济基本面,控制国际经济秩序的时间窗口。

      这是中国不可不防的。

      不过,历史终将把中国推向负责任的世界经济领袖地位。中国在迈向一流经济与贸易强国的过程中,既要集中精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更要学会在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下生存和发展,以成熟的心态正视这种复杂国际经济摩擦的常态化,早日拿出长效的应对方案。

      虽然在美欧眼里,中国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搅乱”了他们制定的“丛林法则”,即由他们把持的话语权和凌驾于国际通行准则之上的西方标准,但中国绝不是国际政经版图的自私“玩家”,而是正在承担起越来越重要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在雷曼兄弟倒闭,世界金融秩序濒临崩溃的那段日子里,身为世界第一外储的中国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毅然“共克时艰”帮助美欧稳定金融市场,拯救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作为回报,中国仅仅获得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知情权和些许话语权。时至今日,中国拥有的国际经济话语权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还是非常不相称的。中国呼吁改革既有经济与金融秩序,并非基于经济实力成长的权力扩张,而是求解国际经济治理失衡的正当要求。事实上,就连美国也支持中国扩大在世界银行和IMF中的投票权。因此,中国追求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行为空间的扩大并无不当之处。美欧与其恐惧中国经济影响的增长,不如在共赢的框架下与中国展开合作博弈。最终与中国一道,成为世界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支柱。

      当然,作为后起的新兴大国,面临诸多约束条件,中国在迈向经济强国过程中注定道路崎岖。未来相当一段时期,西方国家一定会利用他们现有的能量对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和干扰,尽可能地维持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经济格局,或者利用现有的规则尽可能地压缩中国的上升空间。中国别无选择,一方面要学会运用既有的国际经济法则,尽快提高应对国际经济摩擦的博弈水准,并以中国日渐壮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国际规则的适应层面上,简单地适应只会扼杀中国的创新动力,使中国经济难以跳出旧有的国际框架。笔者认为,中国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合理整合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资源,在关键经济领域收复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导权。同时,要善于总结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锻造中国经济的持续竞争优势,尽早形成一流经济强国应有的气质与威慑力。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