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大智慧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个股点评
  • 7:个股点评
  • 8:大智慧基金
  •  
      2009 11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大智慧基金
    上一版  
    pdf
     
     
     
      | 8版:大智慧基金
    行业前瞻·热点趋势
    风物长宜放眼量 结构化思路长期布局
    宏观与微观齐回暖或助推经济政策调整
    评级概要·后市涨跌看个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与微观齐回暖或助推经济政策调整
    2009年11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海通证券研究所
      ⊙海通证券研究所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双重刺激下,中国经济今年以来逐季回升。10月份实体经济表现良好,经济回升一改前期的“宏观热,微观冷”格局,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也日益明显。10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加速回升,企业盈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改善。经济回升基础进一步稳固,这很可能给未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了相当的底气。

      一、微观层面的表现:滞后效应和放大效应推动工业增加值增长加速

      总体来看,10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幅度从7月份开始逐月增加。

      分轻重工业看,10月份重工业增长18.1%,轻工业增长11.3%。重工业增速大幅攀升,而轻工业增速却有所下滑,上个月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缩小趋势未能延续。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滞后效应,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对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反应;二是放大效应,重工业位于产业链上游,变化幅度要大于下游。

      滞后效应和放大效应以及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使我们对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乐观:预计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18.5%。此外,企业盈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换言之,6-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已经实现了正增长,经济复苏在微观层面表现明显。

      二、第四季度消费、投资和出口结构更趋平衡

      今年以来,投资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7.7%,其中投资带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然而过分依赖投资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失衡。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来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速远快于轻工业增加值增速,这引发人们对投资主导型增长持续性的担忧。毕竟投资带来的更多的是中间需求,没有终端需求支撑中间需求无法长期持续。

      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投资来推动,一方面又不能对投资过分依赖,希冀有更多的引擎来分担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理想的状态就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投资贡献度下降,其它力量的贡献度上升,经济内部结构更趋平衡。从10月份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发布的数据来看,经济运行现实在向我们期望的理想状态转变:投资增速略有下降,而终端需求的两块——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强劲。我们认为,随着物价水平转正,11、12月消费增速仍然会比较高,预计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6%;考虑到美国、欧洲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回暖以及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11月份我国进出口将进一步好转,同比增速转正在即。

      三、宏观数据特别是微观层面的加速回暖助推经济政策调整

      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微观层面的加速回暖或许为即将召开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提供相当的底气。预计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焦点将回归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将超越保增长而成为重点。

      1、调结构、防通胀将超越保增长而成为政策重点

      实际上,7月份以来调结构就逐步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调结构是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基本问题,我国经济增长要由量变到质变,必须在保持一定增长基础上调结构。可以说,调结构是中国经济摆脱萧条阴影后的必然选择。

      通胀无论对经济增长还是对国民财富都是一个重大威胁,因此,各国都把防通胀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2010年全球和中国都面临通胀挑战(我们预测,2010年CPI在3%-3.5%),由此最近中央将管理通胀预期纳入调控重点。为什么是管理通胀预期而不直接提防通胀,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目前尚不存在通胀问题,但不久的将来存在;二是通胀预期对通胀形成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管理通胀预期能有效防止通胀形成。就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来说,近期主要为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房产价格,要管理通胀预期可能预示着将会调整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

      2、货币政策调整不会早于明年第二季度

      目前澳大利亚、挪威和印度等国已经率先收紧货币政策,他们的举动宣告全球经济正在走出危机泥潭,步入复苏轨迹。但是这几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并不大,他们的举措暂且不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大规模的示范效应,各国将根据本国经济情况相机抉择。从欧、美、日的复苏进程来看,们们还不会在近期采取实质性的收紧货币政策。我们判断,美国在经济复苏态势没有最终确立之前不会启动刺激政策退出机制,同时在欧、美、日中,美国会率先收紧货币政策,而这个时间节点可能不会早于明年第二季度。

      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已经是全球经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其他国家特别是其他大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会产生影响,同样中国的货币政策变化对其他国家也会有影响。我们认为,除了以本国经济状况作为政策制定依据外,中国在货币政策调整方面还会考虑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整情况,其中最关注的应该是美国。我们判断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时间不会早于第二季度,明年可能会加息两次或以上,存款准备金率也将上调。

      3、主要政策预期

      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焦点将回归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将超越保增长而成为重点。调结构将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扫除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这主要包括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尝试突破民营资本准入限制和推动汇率体制改革;二是解决经济中固有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大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地区协调发展,调整区域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鼓励自主创新和扶持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而防通胀将从管理通胀预期和支农惠农入手。

      (执笔:陈露、李明亮、熊伟、刘铁军、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