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专版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11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高资本充足率
    能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当前主基调仍需保持政策连续性灵活性
    严防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间流动
    中国手机网民年底将超2亿
    老问题不老 新思路不新
    两个世界的对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主基调仍需保持政策连续性灵活性
    2009年1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一般而言,在判明经济已连续6个月回升之后,刺激政策就可以“全身而退”了。但现实往往要复杂得多。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内需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提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目前的要务还是巩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延续“扩大内需”的主线,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

      王 勇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决定提前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吗?笔者的判断是不会,因为时机尚不成熟,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灵活性才是本次会议的主基调。

      尽管中国经济已处于企稳回升时期,但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后,各项经济指标要想迅速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一旦经济回暖,就又会面临对通胀的担忧。因为,经济回暖与通胀就好似一对矛和盾,需要政府部门去认真对待,有效解决。

      一般而言,如何把握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存在一些基本规律,那就是,在已确认本国经济连续3个月回升之后,其经济刺激政策就可以逐步减轻,而减轻的过程就是逐步退出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淡出”;在判明经济已连续6个月回升之后,刺激经济政策就可以“全身而退”了。如果单纯按照上述准则来判定,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似乎可以逐步退出了,但现实往往要复杂得多。近期,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挪威已采取了加息措施,印度央行已经为控制资产价格泡沫而提高了银行储备金率,而韩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在未来半年完全退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却似乎还看不到刺激政策将“全身而退”的迹象,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突出表现是:首先,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需求,使全球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尚难快速回升,加上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致使我国外需下滑局面仍未真正改观。其次,内需增长后劲不足,经济企稳回升主要靠投资拉动,民间投资意愿不旺、部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影响消费增长后劲。还有,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还比较突出。所以,对退出政策的判断以及退出节点的选择,就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目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与通胀现实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有人说,当前通胀预期比较强烈,政府应当尽早采取政策措施,防止通胀预期转变为通胀现实。笔者要说,目前乃至下一年的经济情况与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通胀预期、通胀压力以及通胀现实都在逐步加重,呈现出由所谓的“高增长、低通胀”向“高增长、高通胀”的演变态势。2007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4%,CPI同比上涨4.8%,200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10.4%,CPI同比上涨7.9%,而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7.7%,只能算是企稳回升,而今年前三季CPI同比下降1.1%,仍在谷底徘徊。再加上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上述问题,所以,房价上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的高速增长,可能对未来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力,在今年剩下的一个多月以及下一年,我国主要价格指数同比跌幅会逐步缩小,甚至今年四季度CPI的同比升幅会由负转正,但却难以改变下半年CPI总体下降的趋势,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此种格局,保守估计,或许会持续至明年上半年。所以,明年还不宜将防通胀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选项。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当前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多半还属于“非理性”预期,也就是错判了通胀到来的时机,提前采取了规避通胀的一系列保值措施。要知道,通胀的非理性预期最容易形成“羊群效应”。而大量的盲从很容易导致理性的丧失和局面的失控,从而打乱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步骤,使货币政策处于被动无效状态。

      因此,笔者估计,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将是:巩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延续“扩大内需”的主线,强调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灵活性。

      首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政府想方设法从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以投资拉动消费、加快自主创新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后劲诸方面,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需回归适度宽松。回归适度宽松轨道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上呈现以下特点:货币信贷增速在总体上保持平稳,信贷政策更多体现的是结构上的变化。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信贷政策将更加侧重于结构调整和支持内需,包括加大对消费信贷、农村、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加快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另外,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两率”须保持稳定,不宜上调,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微调”仅限于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进行。

      再次,外贸政策应继续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逐步恢复出口产品零税率。扩大外贸发展资金规模,支持重点产品出口。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贸易融资难题,进一步降低企业出口保费负担。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还有,明年的产业政策,需积极指导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试点和推广。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