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报道·海外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开市大吉
  • 9:市场趋势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圆桌
  • 12:信息披露
  • 13:专版
  • 14:股民学校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广告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专栏
    复苏缓慢
    或令全球市场走向大调整
    资助穷国减排乃发达国家应尽历史责任
    减排核心:控制国际金融新秩序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推介会精彩回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助穷国减排乃发达国家应尽历史责任
    2009年1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鑫
      张 鑫
      欧美发达国家总试图回避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在承担减排问题上有本质的不同,刻意回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面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多的现实,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理应安排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用于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公平公正的补偿和帮助,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被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在激烈的争吵中闭幕了。与会各国虽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表现出了采取行动的共识,但并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原因在于“气候变化”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分歧,峰会充满了指责、怀疑和彼此不信任,由此进一步引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经济、道德等多方面的交锋。

      自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依据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减少碳排放才能抑制气候变暖、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推广。如今,在生产与生活中倡导节能减耗,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成人类新的“道德标准”,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生态,影响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

      气候变化是肯定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也是不争的事实。但问题是,气候变化是否就是“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绿色植被大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扩大,还是太阳辐射增强或是太阳黑子运动周期?抑或真的是人类活动中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过多?应该说,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充分、科学地论证。这也是对全球气候是否变暖一直存在争论的原因之一。美国就有3万名科学家签署了对全球变暖持有怀疑的倡议书。2007年3月8日,英国BBC电视台4频道还曾播放了《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纪录片。不久前爆出的“气候门事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某些相信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故意篡改了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隐藏了“全球温度下降”的事实,而“夸大”和“扭曲”了全球变暖的严重性,目的无非是掩盖研究的失误或“骗”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虽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很快对此作了澄清,但对于全球变暖及其原因的争论还将持续下去。毕竟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存在多大的因果关系是个非常复杂的学术和实际问题,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合作,尚需更严密和开放的论证。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资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国家有责任保护我们共享的地球。但应该看到,自以为占领了道德高地的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正在利用“气候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绑架,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方面,面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多的现实,一些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试图以“气候变化”为借口,强制发展中国家减排、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求得资源的均衡。他们闭口不提200多年来规模惊人的排放量,却希望在维持自身奢侈生活的同时,让发展中国家的人们降低提升生活水平的预期。另一方面,在碳减排领域研究和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已抢占了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制高点。发展中国家要实施减排必须依赖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完全处于被动局面。从在近些年的气候谈判中沙特等石油生产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工业界巨头一直反对温室气候减排,到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的美国,政府迄今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再到即使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减排的目标,也没有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主动承担减排的主要义务,而是对发展中国家设计“峰值”,强迫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要求绝对减排看,这种技术优势也给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利益博弈上咄咄逼人的底气。

      欧美发达国家总试图回避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在承担减排问题上有本质的不同。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正面临着加速实现工业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紧迫任务,但在科学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不具备立刻停止对碳基能源、原材料(煤、石油、天然气等)使用的条件,就是想减排也很难。另一方面,碳既是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能量载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碳循环还是各种动、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对碳基能源的消耗,确实会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人类活动和自然界也具有“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人类通过碳中和、碳封存、碳替代和碳捕获技术的密集使用,以及大规模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来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缓解自身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事实上,许多国家早就响应了1992年联合国环发会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并实施了注重碳循环而不仅仅局限于碳减排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在求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还在继续努力。事实证明,人类的活动既可以污染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只不过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达国家应该安排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用于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公平公正的补偿和帮助,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