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无果更凸显“中国方案”价值
2009年1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雨峰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刘雨峰 ○编辑 朱贤佳
19日,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首届深圳学术年会上表示,造成哥本哈根会议未达成具有法律效力协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和差异,而由中国专家提出的“国家间联合减排计划”就显得更具价值。樊纲还提醒,如果不想一些具体办法,半年后在墨西哥依然不会有具体成果。
樊纲表示,富裕国家不仅对本国减排目标承诺不够,而且不承诺拿出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履行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低,现在承诺也很难,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一次会议的结果注定是这样。全球变暖实际是全球公共品提供的问题,这和污染不一样,污染是当地的,而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造成全球性影响,因此它是全球性公共品。仅让市场去解决并不现实,发展中国家目前需要大量资金改善包括电站、技术、网络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的减排机制均为事后支付机制,而发展中国家最缺的就是资金,“事前没有资金的投入,事后减排量能有多少?”
对于由中国专家提出的“国家间减排协作计划”,樊纲解释说,该计划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提出大的减排计划,一个或若干个发达国家作为协助国、合作国,提供资金和技术,联合在中国减排,减排的一部分将算做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果。樊纲进一步表示,在发展中国家减排成本低,等于把碳交易概念扩大化,而且它不是事后,是事先进行,减排的一部分算做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果也对发达国家提供一个激励。另外,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有了一定约束,一旦参加就要接受核查,要完成一定的减排任务,同时还可以进行双边核查、双边约束。并且该计划比较灵活,几个国家凑在一起可以做,用不着上百个国家来签署,也用不着承诺永久的提供技术,而只是在这个项目之内提供资金、提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