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新年特刊
  • 14:新年特刊
  • 15:新年特刊
  • 16:新年特刊
  • 18:新年特刊
  • 20:新年特刊
  • 22:专版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基金投资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市场趋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市场趋势
    1月份强平衡市应对策略:寻找政策效应与季节性需求的交汇点
    美股低调辞旧岁
    A股高歌迎新年
    市场风格转换一触即发
    指数完美收官 热点有待激活
    蓝筹股有望接力新年行情
    参与开门红行情需多份清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风格转换一触即发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生证券研究所 黄常忠
      ⊙民生证券研究所 黄常忠

      

      2009年以11个月阳线收官,2010年市场也被寄予厚望。从券商的年度策略看,虽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但对市场还是一致看好,经济向好的分析逻辑大体一致,全年的N型走势判断也是主流。不过,在市场风格、行业选择上却出现较大分歧。对此,个人观点是,看好今年经济才看好今年市场,看好今年蓝筹才看好今年指数,换句话说,今年经济是驱动市场的主要动力,今年蓝筹是驱动指数的主要动力,而市场驱动因素变化必将带来市场风格的转换。

      刚经历的2009年行情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政策和资金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制约因素,但基本面的好转能对冲这些制约;二是风格转换方向是确定的,尽管有可能反复,股指期货作为蓝筹催化剂,值得密切关注。

      我们认为2010年经济将进入复苏期,基本面有望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主要表现在:1、总量上将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周期特征,是市场环境最好的时期; 2、结构改善胜于总量增长,三驾马车回归常态与均衡,政府投资有望带动民间投资;3、微观业绩赶超宏观指标,预计2009年业绩同比增速在10%以上;2010年业绩同比增速将达20%以上。基本面如果有担忧,那就两个,一是三季度由于基数和政策微调,经济可能出现回落,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忧;二是通胀预期,今年对CPI的判断要难于GDP,市场对物价的敏感度要大于GDP,如果CPI超出预期的3%,对股市的制约将是比较严厉的。

      政策和资金对市场的制约将是常态,近期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力度与密度有点超出市场预期,房地产产业关联度高,对资金非常敏感,市场对相关政策调整及以后的政策预期有较大担忧;新股发行加快,大小非减持加速,次新股解禁扩容,而资金供给却在回收,央行连续通过央票回笼,凸显了场内资金的紧张。虽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但宏观政策的微调有较大空间,产业政策的调整对市场的冲击更直接。资金面的供给端本身有隐患,但需求端更值得担忧,大小非并没有解决,银行再融资要求强烈,H股回归预期存在,国际版创设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些存量与增量扩容考验资金承受力。不过,资金在总量趋紧的过程中,结构有一些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货币发行M1的速度开始大于M2,形成所谓的“金叉”,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出笼、流向实体经济的比例提高,票据占款的比例降低;其次,存款搬家的可能性加大,2010年出现负利率的可能性很大,通胀预期比较强烈,存款搬家存在动力和压力;再次,人民币升值仍将延续,境外热钱的流入冲动仍在。

      由于市场驱动因素的变化,选股逻辑也必须改变。2009年基于经济周期的判断,企稳初期的去库存、补库存导致剧烈波动,强周期行业的业绩弹性大,机会多,加大上游行业配置;其次,2009年主要是资金驱动行情,加大中小盘股票的配置。2010年虽然运行趋势可能不会改变,但选股思路需要改变:

      首先,资金驱动变为业绩驱动,权重蓝筹股是我们的核心逻辑与结论。2010年随着货币政策微调、流动性高位回落,业绩将走向前台,这样靠业绩驱动的蓝筹机会将凸显,基本面分析将回归主流。其次,均衡配置行业。2010年经济回归平稳,强周期行业在股价已有体现的同时,业绩弹性弱化。行业选取要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上、中、下游行业机会均等,上游行业还有通胀预期的支持,中游行业有复苏传导机制的作用,下游有大消费的预期。再次,主线与主题投资并举。除经济复苏背景下的业绩驱动的投资主线外,市场还有人民币升值、通胀预期、节能减排、产业并购重组、区域经济、股指期货等方面的投资主题。

      最后,必须考虑估值与涨幅,现在市场一半以上股票市盈率超过50倍,局部泡沫存在;80%的股票涨幅超过一倍,技术面压力巨大,需要尽量选取估值不高,涨幅不大的股票。同时,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尽量选择全流通股票,来降低大小非的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