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焦点
  • A5:基金·焦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研究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25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3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3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全球流动性政策两难之下出路何在
    大学生失业率
    为何比农民工还高
    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在“薄雾中潜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学生失业率为何比农民工还高
    2010年0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长安
      ⊙李长安

      

      近日在东部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与农民工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却日益突出。为何会大学生比农民工还要难找到工作,甚至大学生失业率比农民工还高?这是个问题。

      根据一般规律,就业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由此推论,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比农民工要好,失业率也要比农民工低。但现实却跟我们的思维逻辑开了一个大玩笑。

      根据人口抽样资料,我们计算了青年失业率。2005年,全国16-24岁青年劳动力失业率为7.0%,其中城市青年失业率为10.6%,农村青年为4.2%,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大学生是青年劳动力的主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同样堪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87%。也就是说,有大约13%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而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630多万,大学生“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

      而即使是在城镇失业人群内部,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似乎也不显著。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这个比例几乎比小学及以下的失业者(占6.7%)高出10个多百分点。

      由此看来,一向被认为是“高素质”代表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要远大于农民工群体。结果,我们只看见各地纷纷出现的“民工荒”,却未曾听说过哪里闹“大学生荒”、反倒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满天飞。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就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探究其根源,首先要剖析的是不合理的教育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却未抛弃片面强调学历教育、文凭至上的观念,这就使得注重技能、强调实用的职业教育严重滞后。

      而尽管民办高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但教育资源在不同性质的高校之间分配难言公允。重视不够、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掣肘。不仅如此,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要大大高于公办高校。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即使是在劳动力市场明显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第四季度,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职位空缺数与求职者数之比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仍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1.94、1.81、1.57。

      其次,现行的经济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农民工这样的低端劳动力群体就业,但却限制了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扩大。这里面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大学生倾向于到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工作较稳定的国有企业就业。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自身的就业容量日益缩小;而民营企业却有了长足发展,不过由于制度不规范或劳动条件艰苦,反倒成了以流动就业为主的农民工的最大就业场所。二是第三产业中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不少大学生倾心的岗位如公共服务业中的公务员容量有限,而低端服务业却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此外,大学生就业成本也大大高于农民工,这也是导致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和工作搜寻成本较高,因而具有比农民工更高的薪酬期望,这就使得大学生工作搜寻的时间比农民工要长。相比之下,农民工的工作搜寻和转换成本要低得多,在大量低端劳动力岗位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短时间实现就业。

      因此,要改变大学生比农民工失业率还要高,找工作更难的局面,需要彻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以扩大就业为导向,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大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力度,使经济社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相匹配,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陷阱”,实现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同时扩大、和谐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