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大智慧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个股点评
  • 7:个股点评
  • 8:大智慧基金
  •  
      2010 1 3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大智慧基金
    上一版  
    pdf
     
     
     
      | 8版:大智慧基金
    行业前瞻·热点趋势
    从出口拉动到投资再到消费的经济循环
    2010:治大国·若烹小鲜
    评级概要·后市涨跌看个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出口拉动到投资再到消费的经济循环
    2010年01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康
      我们预计中国宏观经济2010全年GDP增长10.3%。其中,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拉动GDP增长约4个百分点,存货投资将拉动GDP增长约0.7个百分点,合计投资拉动GDP约4.7个百分点;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及刺激政策继续维持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消费增长仍值得期待。预计全年居民消费增长24.4%-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16.5%,最终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左右;在外围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保护主义夹杂作用下,我国2010年进出口将呈现同比增速前高后低走势:进口将在2010年前半年保持超过出口增速,下半段将回落至略低于出口增速。商品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在一季度为负,二季度开始正拉动,全年对GDP拉动约0.7%。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康

      

      一、概论:经济在2010年不存在二次探底可能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一句名言流传于世:“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以此来比喻2010年在微妙国际环境中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经济:“这可能是全球最坏的经济环境,却是中国经济相对最好的时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恰恰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天赐良机。1958年当我们沉醉于大炼钢铁、赶美超英时绝对无法想象,现下的中国已经向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迈进,而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却被我们自己所忽视了。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大环境,倒逼着我们经济调控从紧迅速放松,并进一步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看来,这一投资拉动措施还有很大的空间,不管是2009年的投入形成生产能力,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决定了2010年不可能形成投资上的急刹车。

      而政府投资带来的弊端及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复苏缓慢,也迫使我们通过国内消费方式来解决矛盾。启动消费的重点在解决养老、医疗与教育的后顾之忧,政府在这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会形成另一个倒逼机制:推动政府把口袋里的钱从投竞争性行业改放到民生上,与民争利及国进民退的问题到时也能自然解决。

      2010年的进出口形势会比2009年更加改善。零星贸易战会有甚至不排除在某一时点与某一领域白热化的可能,但全面的贸易保护战至少在2010年内不可能发生。低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与灵活应对的能力可能会犯下严重的错误,注意贸易产品结构与出口主要目的地的动态调整与汇率变化,2010年的出口形势甚至可能会带来惊喜。

      2010年中国经济会有许多亮点,但有长期影响的可能还是低碳经济,这也许是中国经济第一次与世界同步的最好契机。从低碳经济中,中国经济可能走出一条我们原来梦寐以求的“多快好省”发展经济的康庄大道。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下产能过剩的结论,尤其是针对一个崭新的行业时,也许产能过剩是行业内优胜劣汰的必要条件。

      2010年所谓的通胀预期管理应该慎重,尤其不能忘了1988年“闯物价关”的深刻教训,而且至少在2010年经济逐渐恢复的大环境中目前还未看到太多通胀的实际威胁。

      综合来看,至少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判断,中国经济在2010年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二、投资:城镇化加速与通胀预期管理下的投资增长路径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带动中国进入新一轮投资高速增长时期。随着全球经济企稳态势的确立,危机时追逐美元的避险资金重又流向回报率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FDI回暖明显。2009年信贷爆发式增长的影响将在2010年显现,但在强调通胀预期管理指导下的货币政策将受制于美国2010年不加息的大概率事件以及加息后势必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虑而更倾向于维持利率稳定。我们预计随着2010年外需进一步回暖,外汇占款或将大幅增加,同时考虑到自2008年8月后人民币实际重又盯住美元,从而随着美元贬值不断积累升值要求,这将引发国际资本内流增加并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性。随着通胀率的走高而利率不变,实际利率趋于下降,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并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我们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拉动GDP增长约4个百分点;存货投资将拉动GDP增长约0.7个百分点,合计投资拉动GDP约4.7个百分点。

      ·过去50年,中国资本形成占GDP比例(投资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经济未来增长打下生产力基础。投资高速发展迅速增厚中国总体和人均资本存量,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2006年,以不变价格估算的我国总体资本存量较1978年改革开放时增长了约18倍,人均资本存量增长了约12倍。

      ·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投资需求创造了大量空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相关产业投资迅速发展。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5.7%,按照目前年均1.2个百分点的平均增速,要达到60%左右的理想水平还需要新增投资约25万亿元。

      ·2002年后出口快速增长消化了产能,并通过增加收入等间接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投资增速的提高。中美两国人口结构差异及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特点,部分产能为外需所备,2010年出口恢复有望率先拉动外向型产业投资增长。

      ·利率是投资的机会成本,由于我国过去的货币政策倾向于稳定名义利率而缺乏对经济走势的预判,以及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逐渐趋于灵活且前瞻性增强,投资与名义利率的关系以1996年为界从逆周期转变为顺周期,从而与发达国家相同。存货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与名义利率关系的结构性改变提示我们对投资走势的判断将更加依赖于对货币政策的预测。

      ·由于目前民营投资中新开工项目增速未见真正起色,因而2010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将受限制。但随着外需回暖以及低利率政策的延续民间投资增速将逐渐上行,从而有望在下半年超越国有企业投资增速。

      ·随着经济好转,危机时追逐美元的避险资金有重现流向回报率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趋势。广东等利用外资发达省份的民营投资或受益FDI的回暖已经率先复苏,但福建、浙江等民营经济占比同样较重的省市新开工项目尚未见起色,投资增长多来自于前期已开工项目的建设。

      

      三、消费:收入看涨,结构升级,刺激持续,消费可期

      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及刺激政策继续维持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消费增长仍值得期待。我们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5%-16.5%,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23.5%-25.0%,最终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左右。

      ·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2-3年,欧美甚至全球经济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出口仍难以恢复往昔风光。今后发达国家会更多的依赖出口、减少进口,诸如中国这种出口主导型国家将在长期内经历出口需求减弱的挑战。应对这种调整,需要中国政府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结构升级、刺激居民消费、启动内需市场。

      ·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将保证内需增长。从我国历史数据来看,居民消费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成正比变化。本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基本上保持了两位数的稳定增长,这保证了我国居民消费也呈现不断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随着社保民生工程的推进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提升,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将稳中有升,这将给予内需以有力保证。

      ·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加速内需增长。中国2008年人均GDP已跨过3000美元大关,将迎来富裕型消费时代。同时在收入出现拐点情况下,城镇居民的高档耐用品消费和农村居民的一般耐用品消费开始步入爆发阶段,由此带动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会促使内需加快增长。

      ·刺激政策的继续维持将有利内需增长。从目前情况来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消费刺激政策在今年将得到保持和加强。而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居民在汽车和家电方面的拥有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因此消费刺激政策的继续维持必将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四、外贸:全球再平衡下的中国进出口前景

      在外围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保护主义声音夹杂作用下,中国2010年的进出口将呈现同比增速前高后低走势:进口将在2010年上半年保持超过出口增速,下半段将回落至略低于出口增速;商品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在一季度为负,二季度开始正拉动,全年对GDP拉动约0.5%。

      稳定出口增长与转向倚重内需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不矛盾,甚至是在2010年政策减弱下投资和消费能否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出口每增长1%,会带动投资增长0.7%,带动居民消费增长0.45%。按目前速度,2010年年中出口恢复使产出缺口得以弥补,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传导链实现。

      ·中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地位主要是跨国产业转移趋势下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结果,突出表现就是加工贸易占有较大比重,外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2009年在进出口规模逐步恢复的同时,进出口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加工贸易比例重新上升;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稳定,但其投资增速落后于内资;国有比重降低,民营经济活力更大;面对主要市场的份额稳中有升,对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是东盟的出口成为亮点。

      ·长期内中国出口受要素禀赋、增长阶段等决定;短期来看,中国出口增速主要受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收入增长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G7国家经济增长1%,中国出口增长3.18%;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长1个点,出口下降0.84%。影响中国进口增速的因素主要是内需,而汇率等影响不显著。

      ·美欧经济在2010年继续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从而为中国出口恢复至正常提供了条件,但是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外需对出口的拉动。中国出口在2010年仍将以前高后低的增速恢复,而进口在内需带动下仍在2010年一季度高于出口增速增长,在后半段增速下落与出口相当或略低。商品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在一季度仍将为负,而后逐渐转正,全年拉动在1.5%左右。

      ·影响出口行业收入增长及盈利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弹性、汇率弹性和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收入弹性、SITC分类产品的收入弹性按大小排序依次为:4类>6类>3类>5类>2类>7类>8类>0类>1类,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弹性与7类相近;汇率弹性相比之下,各产品对汇率弹性较小,且有很多产品出口增速受汇率影响并不显著。收入弹性大于汇率弹性,意味着在外围经济和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这样一种替代:外需复苏的越是稳健,政策上可容忍的人民币升值空间也就越大。

      ·我们认为,贸易争端虽然会对特定行业出口造成影响,但是贸易争端不会升级到影响中国出口恢复趋势。解决中国长期遭受贸易保护攻击的方法除了逐渐转变增长方式之外,出口部门内部的技术升级和更多的参与产业内分工,而非简单的依赖要素禀赋的产业间贸易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由湘财证券研究所黄国珍、张权、余炜彬、刘宏毅联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