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观点·专栏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人民币现在不该升值
  • 国民财富重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供排水一体化彰显独特竞争优势
    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水务服务商
  • 董文标的观念应成银行老总共识
  •  
    2010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人民币现在不该升值
    国民财富重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排水一体化彰显独特竞争优势
    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水务服务商
    董文标的观念应成银行老总共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董文标的观念应成银行老总共识
    2010-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余丰慧

      ⊙余丰慧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参加“两会”间隙透露,目前该行没有再融资计划。“我在全行的会议上说,再融资的事现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丢人,我们怎么张得开口?”

      民生银行掌门人的这番话,真有些令人大吃一惊、大感意外。不能不说,董文标先生这种认识,在当前极具针对性,具有现实性。

      当前,商业银行再融资的目的一般都是补充资本金不足。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要求是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国际惯例和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和约束商业银行盲目资产特别是贷款扩张,给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的存款人带来风险。

      资本金约束机制的机理是,资本金作为分子,银行资产特别是贷款作为分母,巴塞尔协议确定了一个8%的比例(中国银监会要求国内银行为11%),一旦银行盲目放贷,那么,分母必然增大,比例必然下降。而回到规定比例,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大分子,即:增加资本金,二是减少分母,即:压缩贷款。这样,资本金比例约束机制就发挥了作用。

      现在,中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本金比例一旦超过或者触线,不可能大规模压缩贷款,也就是说,在分母上做文章没有可能。那就只有在分子,即补充资本金绝对额上动脑筋了。总体来说,有这样几个补充途径,投资人即大股东增加资本、在次级债市场发债,用利润来补充,到股市再融资等。目前,中国大型银行以及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大股东补充资本金普遍积极性不高,发次级债则受限于银监会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这个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刺激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务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而用利润补充势必减少大股东分红,因而商业银行难有兴趣。思来想去,就只有争相到股市来再融资了。

      在去年的信贷狂飙突进下,各家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从2008年末的13.06%下降到2009年三季度末的12.60%;建行由12.16%下降到12.11%;中行从13.43%下降到11.63%。这是眼下资本充足率最高的几家大行了。要是信贷冲动还在加码,那么,即便是上述大银行,其资本金在一年后也将捉襟见肘。至于中型股份制银行,资本金有些已经触线,有的则已开始在股市再融资。招行、华夏、交行相继公布了各自的融资方案。香港媒体报道称,中行计划在香港筹资500亿元。

      问题是,通过股市再融资,假如能如此容易获得资本金,那不能不说已在威胁资本金约束机制了,而约束机制几乎形同虚设,埋下的是未来信贷盲目扩张的金融风险。这是格外让人担忧的。对股市投资人来说,这样的再融资大戏,因一再冲击沪深股市,引发行情大起大落,也使市场信心大受打击。

      所以,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这番“再融资的事现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丢人,我们怎么张得开口”的言谈,如果能成为银行老总们的普遍认识,则沪深股市幸甚,千万投资人幸甚!

      建立并切实执行严格的约束机制,当然不能仅靠个别人的认识,为了约束商业银行任意在股市再融资的行为,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强化利润补充资本金机制,让那些盲目扩张者、造成金融风险者承担起责任。同时,对股市上的随意再融资,加强社会舆论的压力和监督。(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