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人物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看多情绪渐浓 银行股静待行情催化
  • 调结构还应从改体制入手
  • cnstock
  • 中行去年税后利润同比增26% 拟提高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 每日关注
  • 盈利预期超20% 再融资2000亿 2010年银行业“双核”运转
  • 阳春三月乱穿衣 震荡市掘金年报季
  •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  
    2010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看多情绪渐浓 银行股静待行情催化
    调结构还应从改体制入手
    cnstock
    中行去年税后利润同比增26% 拟提高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每日关注
    盈利预期超20% 再融资2000亿 2010年银行业“双核”运转
    阳春三月乱穿衣 震荡市掘金年报季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多情绪渐浓 银行股静待行情催化
    2010-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陈羽
      史丽 资料图
      徐汇 资料图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陈羽

      

      随着再融资压力逐渐被市场消化,银行股低估值、高增长的优势逐渐显现,近期包括国泰君安、光大证券、齐鲁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纷纷开始推荐银行股,银行股投资风向已经悄然开始发生转变。

      自去年底开始,银行股便开始笼罩在再融资阴影之下,不过随着各家银行再融资方案相继出台,市场对银行股再融资的恐慌情绪已经基本释放完毕。而对于上市银行再融资,分析人士认为这对银行本身将会产生正面效应。“银行是典型的运用杠杆经营的行业,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周期中,持续融资是不可或缺的,而一般融资周期为三年左右。当前银行业的ROE水平至少在15%以上,所以只要融资资金合理运用,一般融资后第二年对ROE的正面影响(也就是对业绩的提升作用)就会逐步显现。”齐鲁证券在最新发布的一项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

      除了再融资之外,目前市场普遍担心政府融资平台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的风险。对此,西南证券在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市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质量问题的担忧来源于两个误区: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的西部地区,实际的新增贷款只占全国新增贷款总额的8%;其次,占绝对多数的县区级融资平台,其贷款规模只占全部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1/3。近期多家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不会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较大压力。

      “制约银行股上涨的两大负面因素正在逐渐消退,而潜在的积极因素如良好的一季报、明显上升的息差、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正在加强。”齐鲁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齐鲁证券的测算结果显示一季度银行业平均净息差将较去年四季度平均上升约6个基点,较去年一季度平均上升约13个基点,同比上升幅度约为6%。

      货币政策的紧缩预期也是目前市场对银行股在内的大盘蓝筹股心存担忧的原因,对此国都证券指出,对信贷总量及节奏的调控并不影响规模对银行业绩的驱动效应;息差回升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即使在不加息的情况下,贷款结构的改善、议价能力的提高、货币市场利率的回升及存款活期化这些因素也将推动银行息差的上升。

      春节以来,每有加息传言,市场必应声下跌,而谈及加息对银行股的影响,几乎所有券商都将之看成是一个利好。“加息对银行股股价的影响并不如经济景气繁荣时期那样单纯。”国都证券指出,一方面,加息意味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真正退出,其对市场整体影响负面;另一方面,加息会带来银行息差的上升,助推其业绩的增长。这两方面因素对银行股价的作用是一负一正,预计等到加息的靴子真正落地,银行股可能会先抑后扬。

      “我们继续看好银行股,只不过银行股走强的时机可能要稍微延后,持有银行股仍需一定耐心。”对于目前银行股的投资策略,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在多家券商对银行板块予以整体推荐的同时,包括招行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在内的五家中小银行由于潜在的高成长性受到券商的一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