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海
在希腊危机得到暂时缓解的时候,德国财长和德国总理,以及一些欧盟高层提议未来在欧盟范围内建立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MF)。德国和欧盟一些高层官员在此时提议设立EMF,显然是看到了希腊等五国债务危机的严重性和对于欧元区的生存与欧盟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并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着力解决欧盟的根本问题,对于暂时稳定欧元区的局势,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但是,在上周末的欧盟27国布鲁塞尔首脑峰会前的磋商中,德国还是反对救援希腊,主张让希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但是法国反对,认为如果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希腊,会严重打击欧盟和欧元区的声誉。最终,欧盟峰会只能妥协,决定由欧盟为主援助希腊,但是延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重要力量参与。但是,这次援助希腊的框架,只是一次性的,未来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再次陷于困境的成员国,而且如果未来其他成员国陷于危机,这种27国反复磋商的机制也会贻误时机。所以,只有建立常态化、固定化的组织,才能及时应对危机。因此,欧盟在未来,可能还是会着手成立EMF,以应对其成员国未来可能陷入的危机。因此,未来可能看到EMF和IMF共同援助欧元区和欧盟成员国的景象。
第一步就这么艰辛,可见实在不能对于EMF抱有多高的期望。且不说目前的EMF只是一个沙漠之梅,仅有望梅止渴的作用,即使是在若干年内真能成立起来,可能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作用,难以根本上改变欧元区和欧盟的架构,对于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困境和欧盟的根本问题,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从EMF提出的动机来说,就有一定的应景性质。因为希腊暴发严重债务危机,而且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四国也可能步希腊后尘,如果这四国的危机恶化和蔓延的话,必然导致德国倡导并在起领导作用的欧盟和欧元区遭到不可估量的重创,还会严重导致欧洲一体化的倒退。所以,不援助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但是目前的欧盟架构,对援助成员国并没有合法渠道。而如果德国等大国直接援助希腊,很可能根本就无法过国内选民的这一关。从欧盟的法律基础上来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有“不救助条款”。组建EMF的这个机制性难题,加上一旦开了援助口子,道德风险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让德国和欧盟很长时间都处于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
从欧盟的体制架构上来说,真要组建一个专门用来援助的机构,可能要修宪。然而欧盟的宪法是经过多次重大挫折才为全体欧盟成员国通过和批准的,再来修宪,欧盟各成员国的老百姓谁又愿意再这么折腾呢?再说,希腊和欧盟诸多成员国目前的困难,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是根本性的、体质上的问题。用短期援助的办法,只能止血却不能造血。而欧盟各国的福利社会和老龄化社会的特征,使得赤字和债务具有膨胀的倾向,所以外界的援助是不起长期的、根本的作用的。IMF在过去成功地援助过一些国家,但是成功的关键还是这些受援助的国家有了根本的改革。
欧盟搭建EMF,其资金来源又是一个特大难题。如果让德国、法国、英国来出钱充实EMF的金库,可能性不大,因为谁出大钱谁就可能被国内选民抛弃。所以,也许这些国家只能出些象征性的小钱。据闻,在3月25日的欧盟会议上,德国同意出资22%。虽然比例不算大,但是下一次恐怕比例更低。有鉴于此,EMF的设计者之一、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Thomas Mayer说:“基金当中所有的资金来源于没有达到马约要求的成员国,一旦这些国家发生债务危机,他们也只是提取自己之前存入的资金”。问题是,这些国家原本就债台高筑,哪里还能抽出闲钱放在EMF金库里等待下一次危机来临时拿回来用?真要用这样的办法筹资,这些国家还不如把闲钱拿出来买美国和德国国债合算。所以,比起IMF,EMF筹资难度可能要大很多。最终费力筹集的资金,对于陷于危机的国家来说,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凡此种种,在目前的条件下,EMF想来还只能是在“意想”上解救欧盟部分成员国的燃眉之急,就像当年曹操在沙漠中行军望梅止渴那样。即使未来EMF果真建立起来,可能在危机来临的关头,也只是沙漠中的几滴甘霖。欧盟如果要完全走出危机,必须对其社会和经济体制有根本性改革。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